原标题:北京发布首张心脑急救地图78家医院可按图索骥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1月24日,在“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推动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首次发布北京市心脑急救地图,共标有78家医疗机构,其中具有脑卒中急救能力的72家,具有心梗急救能力的64家。同时发布的还有第四版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以及第一版北京市胸痛急救地图。
三份地图依据的是各医疗机构2018年的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能力,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北京市脑卒中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编制而成。从发布的北京市心脑急救地图上可以看到,具备心脑血管急救能力的医院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西城、东城、丰台、昌平等区域,而房山、平谷、延庆、密云、怀柔、门头沟等区域相对很少,其中有4个区各自仅有一家;登上急救地图医院数量最多的区域是朝阳区,一共14家,其中有11家同时具有脑卒中和心梗急救能力。
会上还公布了2018年优秀脑卒中静脉溶栓医院、优秀取栓医院、优秀心梗急救医院以及优秀院前急救分中心。
心脑血管急救贵在抢时间
“心梗和脑卒中都是和急救时间窗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知道最近的医院位置至关重要。但目前从整体情况看,很多时间都耽误在了院外,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急救窗口期。”北京市脑卒中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执行主任、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宋海庆,以脑卒中的急救为例介绍,如果是明确的卒中,最佳的溶栓治疗时间是发病后的3小时内;如果是发病后3小时-4.5小时内,只要经过筛选确定没有特殊的增加风险的因素,仍然可以做静脉溶栓。因此,医生往往强调的是在卒中发生后的4.5小时内完成溶栓治疗。
“到医院后医生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因此患者应尽早赶到医院。以宣武医院目前的平均速度而言,可以做到患者从入院与医生对接到用上药平均花费28分钟,已经算很快了,但与国际标准的要求(5分钟)相比,仍然有差距。”宋海庆指出,卒中症状的基本判断、诊断工具等其实很简单,急救人员对于卒中的识别率已经高达80%以上,因此,如果患者能够在来医院的路上经过急救医生的问诊、简单检查(如血常规、血糖等)、录入就医信息等,再加上医院对卒中急救流程的优化,那么从入院之后患者就可以直接进入CT室做检查,5分钟内用上溶栓药完全没问题,宣武医院也曾实现过。
此外,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医生也可以不用药,通过介入技术为患者取出血栓,这使得急救的窗口期可以延长到24小时内。但是,心脑血管急救仍然是在和时间赛跑,宋海庆建议,患者发生心梗或脑卒中时,应优先呼叫急救车。不过在急救高峰期,还是建议患者尽早自行赶往医院。
急救地图知晓率低 亟待精准投放
宋海庆介绍,目前质控中心已经在对急救地图进行动态发布,脑卒中急救地图已经可以实现3个月更新一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医院,将从急救地图上删去,而新达标的医院也将及时进入。
以较早发布的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为例,至今已发布了四个版本,通过对参评医院的各项考核,已经大大提高了医院救治脑卒中患者的能力。但宋海庆不无遗憾地表示,大众对脑卒中急救地图的知晓率仍然很低,“甚至连我一位当医生的同学都不知道,我们需要更好的宣传途径,将急救地图精准投放到需要的人群手上。未来应该有一个平台更方便让大众获取,比如微信公众号、与导航软件合作等,都在考虑衡量之中。”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制图李石阳 编辑 赵昀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