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省走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

原标题:贵州省走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

高位推动机制完善设备先进服务基层

贵州省走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

“作为全国第一个将远程医疗服务按照常规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省——贵州建成‘内连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外接省内及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质优、价廉、可持续的医疗服务。”省卫健委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严刚介绍。

2016年6月以来,全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累计完成远程会诊4.3万例。其中,今年1月至11月,完成远程会诊2.3万例。基层首诊率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乡镇检查、县级诊断”方式,弥补基层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全省累计完成远程影像诊断27.4万例,远程心电诊断8.2万例。检查和诊断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全省累计开展远程培训45.8万余人次。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可直接获得三甲医院专家的授课,培训及时、专业、优质,有效提升培训效率、覆盖面的同时,降低交通、住宿、差旅等成本。

借助互联网技术,引入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群众就医负担大幅减轻……

在贵州,远程医疗已逐渐成为“县乡一体化”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抓手”。在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方面,我省走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

严刚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主导下打造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高位推动。”

我省先后将“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远程医疗全覆盖”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加以推进。

贵州狠抓国家政策试点机遇,在2015年印发并组织实施《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2018年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从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质量控制、收费结算、绩效激励、评估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远程医疗体系运行机制。

2016年,我省按照“一网络、一平台、一枢纽”技术架构,建成全省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贵州所有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

2017年,我省创新实施全面建成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乡乡通”,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向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实现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为健全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科室配置,提升服务能力,我省按照“填平补齐”的方式,一次性为所有硬件设备不足的乡镇卫生院,配备先进X线成像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9类数字化医疗设备10689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设备1113套;远程视频接入设备1543套。

同时,由省医、贵医附院、遵医附院三家龙头医院牵头,对基层医院设备和系统的操作,展开多轮次培训,确保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有能力、规范科学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全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均建立远程医疗管理部门,拥有2万余人远程医疗专业技术队伍,支撑全省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

我省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对口帮扶医院和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为下级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引入国家级医院和省外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省内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依托省级医疗机构专家资源和工作团队,建立远程医疗质控中心、远程医疗服务运行监管机制,加强远程医疗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实现可管控、可追溯。

“今年,我省远程医疗服务将在卒中、职业病等重点学科和专科延伸,确保年内所有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旨在针对这部分危害大、基层诊治认识不足的疾病,为基层医院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严刚介绍。

2019年,我省将建成1万个远程门诊,把远程医疗向村卫生室延伸,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完善远程医疗政策机制,丰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强化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推动远程医疗向公立医院更多的科室延展。

基层群众享服务 基层医生学技术

2017年,惠水县25家乡镇卫生院专网接入全部完成。

“遵医附院是我省开展远程医疗最早、例数最多的医疗机构。”12月25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常务副主任任光阳介绍。

目前,该院完成远程疑难病会诊2729例,远程紧急会诊15例;累计远程病理诊断8805例,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的远程诊断102411例。遵医附院利用其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极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危重症、疑难病例救治能力,以及检查诊断质量,为实现医疗水平同质化奠定良好基础。

早在2005年,遵医附院开始远程医疗工作的探索。先后自筹经费100余万元,与务川、印江、石阡等地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满足对口支援工作需求。

同时,遵医附院医学影像科与20家县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影像图像远程诊断平台,出具诊断报告、提供治疗建议。

2012年,遵医附院与40多家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合作,开展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远程诊断工作。

2016年3月30日,遵医附院成立远程医疗中心,组建以时任遵医附院院长梁贵友为第一责任人、王达利副院长为主任的管理团队:

组建由427名专家组成的远程医疗专家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远程医疗管理工作,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制定15项规章制度……

投入运行以来,该远程医疗中心与全省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1500余家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实行“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遵医附院利用远程医疗平台,使基层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

作为省卫健委指定的省级远程医疗培训中心,遵医附院远程医疗中心先后开展系列培训活动,以践行国家新医改政策、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带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发展。

2016年以来,遵医附院组织烧伤整形外科、消化内科、甲乳外科、针灸科、胃肠外科等科室,先后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讲座、手术示教等培训,课程200余期次,累计培训学员万余人次。

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2017年,遵医附院探索出利用远程医疗,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新模式——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例讨论:遵循临床教学查房的规律、特点和流程,将病人请到远程医疗中心,由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亲自演示检查、问诊、治疗方法;并与远在各地的学员进行远程交流互动、提问答疑,生动、直观的远程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使学员学习热情高涨。

今年,遵医附院先后邀请61位专家、对10余家教学医院,开展35次、1100人次远程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面对面”培训,使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充分感受遵医附院专家在临床、护理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和医德医风,对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国家级远程病理中心,遵医附院病理科主要从事常规病理学检验、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学检查等业务。通过远程医疗为基层医院提供客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病理诊断是医生诊断、治疗的‘金标准’。”任光阳解释,“比如患者切下的肿块,需要通过病理检查,再由专业病理科医生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不同的病理诊断,将会使临床医生采用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

但培养、任用一名合格的专业病理科医生,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资源,对基层医疗机构是沉重的负担;同时,基层医院病源有限,特别是疑难手术、病例少,不利于病理医生的学习提高。

远程病理诊断,成为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式。

基层医院按照规范、使用设备,对患者就近进行病理检查;疑难病症,通过远程医疗,将检查结果上传至遵医附院,由病理学专家进行诊断,并指导基层医院医生进行治疗。

此举不仅保证病理诊断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也最大限度地节省基层医院的人力成本。

未来,利用远程医疗的便捷性,遵医附院将不断探索远程医疗的更多可能性。

■链接

远程医疗弥补人才短板

石阡县“互联网+医疗”模式为当地群众打开高效便捷就诊通道。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医疗”便利。

作为全县唯一的三级综合医院,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是县域内的远程影像、心电、检验中心,负责为乡镇卫生院的检查出具诊断报告。

“培养能看懂结果、做出诊断的专业医生很难,需要长时间培养周期;而培养能进行检查的合格医技人员,周期短得多。”该院信息科主任杨雪书介绍,如今的乡镇卫生院,配备许多现代化检查设备,需要大量医技人员进行操作。

虽然他们不具备出具检查报告的资质,但能够快速上岗、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得到有效检查结果,可以极大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

按照“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的检查结果,统一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上传至县医院。

县医院具有资质的专业医生,将根据上传的图像,出具检查报告,提供给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诊断参考。

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对院内网络和卫生专网进行了改造,医生在科室的工作站,就可以浏览乡镇卫生院上传的图像资料。各科轮排医生24小时值守,20分钟内即能出具报告。“远程医疗有效弥补了我们目前的人才短板。”杨雪书表示。

今年3月至10月,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出具、审核心电图报告2160例,X线成像病例6153例,有效保证检查结果、提升诊断质量。

这种“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的诊疗模式,已在我省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远程影像诊断22.14万例,远程心电诊断8.2万例。其中,今年1至9月完成远程影像诊断9.41万例、远程心电诊断5.58万例。

■医疗故事

一场跨越地域的急救

8月30日晚8点30分,遵医附院远程医疗中心求助电话突然响起——电话来自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院中一名产妇生命危在旦夕,急需进行远程紧急急救。

接到电话,远程医疗中心工作人员首先确认患者情况:9天前,患者在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自然分娩,术中出现大出血,术后感到胸闷、气促,再次入院治疗。

随即,远程医疗中心立即联系产科杨正飞医生、心内科曾羽医生,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程序,开展远程急会诊。

短短十分钟,两位相应学科的专家赶到远程会诊中心。

到达的同时,各项远程医疗设备已准备就绪——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齐坐在屏幕的另一头,各项检查数据已传至遵医附院远程医疗中心的高清屏幕上。

通过现场评估、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杨正飞、曾羽及时为产妇作出专业救治指导。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根据指示、结合孕妇实际情况,实施救治。

一场跨越地域的急救,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在8月31日早晨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平稳。

这是遵医附院通过远程医疗中心,高效开展远程急会诊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遵医附院远程医疗中心按照《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对急、危、重症病人会诊的要求,充分利用远程紧急会诊具有实时、高效、点对点的优势,及时使医生通过数据终端,实时掌握患者病情,提前做好各项急救准备,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

截至目前,遵医附院已成功通过远程紧急会诊15例。其中,5例为H7N9禽流感患者。

远程会诊解疑难

8月29日上午,遵医附院远程医疗中心,接到金沙县中医院上传的疑难病例会诊申请。

患儿9岁,1周前出现反复发热、腹痛,高烧39.5度,曾就诊于金沙县当地的私人医院,病情没有改善。

随后,患儿到金沙县中医院门诊进行检查,收治入院治疗。由于生病时间较长,病人已经出现感染指标升高等症状,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按照程序,金沙县中医院申请远程会诊,希望得到遵医附院儿科专家的会诊协助,共同救治患儿。

经过协调安排,遵医附院儿科主任陈艳接诊会诊。在远程会诊中心,陈艳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随后作出病情评估。

第二天清晨,陈艳再次通过远程医疗中心,联系金沙县中医院会诊的医生,询问患者病情情况。

管床医生反馈,当天会诊结束后,患儿就按照评估和转诊程序,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经检查后诊断为阑尾脓肿,经过抗感染治疗,病情已好转。

这样的会诊还有很多。2016年以来,遵医附院与基层各级医疗机构,共完成多学科疑难病会诊2729例。

在开展急会诊、疑难病会诊的同时,遵医附院注重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中心,会诊后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追踪和回访,使优质医疗资源延伸、下沉,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危急重症转到遵医附院——远程医疗形成的低成本、高效率就医格局,使边远山区的患者受益匪浅。

通过远程会诊,遵医附院还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医院互联互通,对提高我省重症医疗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阅读:
打好关键之战 夺取决定胜利 春运回家路,安检员提示您哪些东西不能带上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