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拿下GDP增速6.6%的上海 制造业提质增效至关重要

原标题:拿下GDP增速6.6%的上海 制造业提质增效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卢常乐上海报道

地方经济运行新动向

近期,各省市2018年的经济成绩单逐渐揭开面纱,多个省市的GDP总量都站上新的台阶。江苏首次迈入“9万亿俱乐部”;北京首次突破3万亿;四川GDP首次破4万亿;上海则勉强“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与上述省市相比较,过去的优等生重庆迎来了结构性调整,增速再度下滑,但其转型布局也同时在展开。成绩有所波动的省市无一不是受了汽车工业的拖累,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从上年的42.6%下调至5.4%;重庆则从6.2%降至-17.3%。另一方面,消费和投资则成为了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进一步以财政手段推动稳增长目标的意愿,促使地方债发行趋于火热,与往年春节过后方才批量启动不同,目前已有42只地方政府债正在或即将在1月内启动发行,合计规模已达1849.57亿元,这为地方政府稳增长提供支撑。(林虹)

导读

2018年上海宏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中,消费和投资成为重要推动力,尤其是网上零售和工业投资相较去年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当前,正处在提质增效、动能切换进程中的上海经济,正体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1月22日下午,上海市统计局对外发布了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上海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了32679.87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2017年增长6.6%,完成了年初的计划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等反映实体制造产业的重要指标数据,同比2017年同期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下调。

尤其是作为上海经济重要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在2018年的“成绩单”看起来似乎并不太理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具体产业类目中,除了生物制药产业同比实现了增长之外,其他新兴产业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绩下滑”,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甚至从上年的42.6%下调至5.4%。

受访专家指出,当前上海宏观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的态势,其中实体制造业面临下调的趋势,除了与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有关之外,还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制造产业转移和功能输出密切相关。

GDP增速达标

上海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现场指出,2018年上海全市GDP总值超过3.2万亿元;增速达到6.6%,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基本完成了年初的预期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2018年初上海召开的“两会”上,彼时上海的GDP增速目标被定为6.5%,相较之下去年的上海宏观经济应是“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具体来看,全市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4.37亿元,同比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同比增长8.7%。

三大产业中,服务业的比重仍持续提升。在三大产业结构中,上海2018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9.9%,同比2017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8年上海宏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中,消费和投资成为重要推动力,尤其是网上零售和工业投资相较去年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助力上海经济整体平稳向好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全市商品销售总额近12万亿元。其中,全年无店铺零售业态零售额为1925.99亿元,增速达到13.8%,增速提升了4.4个百分点;而网上商店零售额为1506.7亿元,增速达到了15.8%,增速也提升了6.2个百分点。

而在投资方面,2018年上海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实现了5.2%的增长,其中工业投资无疑成为当前上海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数据显示,上海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了17.7%,拉动第二产业投资全年实现了近18%的增长幅度。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往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基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18年上海的GDP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也直接反映出当前上海宏观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倒逼制造业转型加速

事实上,2018年上海宏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的态势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稳定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时也注意到,去年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增长了1.8个百分点。集中体现在,2018年全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等反映实体制造产业的指标数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趋势。

具体来看,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4841.84亿元,仅比去年增长了1.4%,同比2017年的增速则下滑了5.4个百分点。体现在全市六个重点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速更是整体下滑了7.6个百分点,其中仅“成套设备制造业”实现了同比增速的提升。

而在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除了生物产业增速实现了正增长之外,其余核心产业的2018年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尤其是汽车制造产业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8年上海六大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速仅为0.8%,远低于2017年同期的19.1%的增速。而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速更是面临大幅下滑的局面,从2017年42.6%的增速直接下滑至2018年的5.4%。

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2018年上海汽车制造业产值出现较大波动,一方面与当前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汽车产业链成本价格出现浮动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当前上海众多汽车产业逐渐将生产制造等重要环节外迁,导致统计无法将其一并纳入的现实情况有关。

对此,曾刚也总结指出,2018年上海工业产值数据出现大范围下调的现状,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当前上海的实体制造业正逐渐呈现出对外产业转移的趋势相吻合,这实质上也符合上海经济升级过程中,不断优化结构,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上海作为生产基地的功能其实正在下降。”曾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海当前工业产值数据的下调其实并不是意味着产业效益的快速下滑,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相较工业增速指标而言,企业的利润指标则更为重要。从国际上的成功发展经验来看,在制造类企业将经营范围、生产网络逐渐拓展转移至其他地区之后,会更有利于实体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显然上海还处在初始阶段。曾刚进一步指出,从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制造业转移与升级往往需要同步推进,上海在推进制造业转移的同时,也需要找到工业制造新的产业增长方向,由此来保障整体产业发展趋势的稳定性则更为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2019年上海要推动实体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将技术和服务的能级提升作为新的努力方向。”曾刚说。

相关阅读:
中建国际今年签约额目标超1200亿港元 掘金内地基建和大湾区 要罚谷歌5000万欧元GDPR向科技巨头开出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