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藏族“愚公”10年修筑“挂壁天路”

原标题:藏族“愚公”10年修筑“挂壁天路”

1月11日,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而推出的主题出版物《云上巴拉》举行了首发式。

这部感人肺腑的纪实文学,主要讲述了坐落在香格里拉雪山峡谷深处的巴拉村人在共产党员斯那定珠的带领下,凝心聚力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通往山外的“挂壁天路”,让隐遁世外的巴拉村人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真实故事。该书由云南日报记者尤祥能历时一年多创作而成,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发式结束后,《云上巴拉》一书的主人公、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战略合作伙伴——巴拉格宗景区董事长斯那定珠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的专访。

11岁走出大山,立下修路志向

康巴汉子斯那定珠1964年出生在风景优美的巴拉村,村子坐落在巴拉格宗雪山脚下。可是,那里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讯……“巴拉村都穷出名了,峡谷外的大人教育孩子都会说,要是不听话,就把你送巴拉村去。”斯那定珠说,9岁前,他没穿过鞋,村里的小孩也都一样。

11岁那年的一天,铁匠铺滚烫的铁花打进了他的左眼,父亲背着他去最近的县城医院就医。

斯那定珠和父亲整整花了5天的时间才赶到医院,可是医生却告诉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为拖的时间长了,他的左眼几乎失明。

这也是斯那定珠第一次走出大山。“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电灯,见到汽车。”斯那定珠说,回乡的路上,他就对父亲坚定地说,他一定要让小汽车开到家门口。

13岁那年,斯那定珠揣着35元钱和一袋水晶石走出大山。他摆过路边摊,当过伐木工。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积累了数千万元资产。

然而,儿时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倾其所有修筑“挂壁天路”

1999年,斯那定珠毅然回乡,注册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他决定倾其所有也要为故乡修路。“那不仅是一条生命的路,也是一条致富的路。”斯那定珠说。

为筹措修路资金,他跑遍香格里拉所有银行办理贷款,他又卖掉了自己的餐饮企业和五金机械门市,并向亲朋好友借钱,他不仅用光多年的积蓄还多了许多负债。

可是,要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修出一条公路来,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修路的难度吓退了前来勘测的一波又一波工程队。

斯那定珠将所有阻碍抛掷脑后,为了勘探线路,让公路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他日夜在峡谷深处摸索90度急弯公路的修路技巧,亲自测量、设计了多处险峻弯道……2004年9月,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破轰鸣,长达35公里的盘山公路开始动工。

历时近10年,历尽艰辛,2008年1月1日,巴拉村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公路通了!这是一条从214国道通往巴拉村的公路,巴拉村随之迎来的是:通电、通电话、通网络。

登上《朗读者》,被誉为藏族“愚公”

这条“挂壁天路”结束了巴拉村过去只能靠羊肠小道通行的历史。过去,从村子到香格里拉县城需要5天的长途跋涉,如今,这个时间缩短到了1个半小时。与此同时,它也让巴拉格宗有了向世人展示的机会。斯那定珠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开发巴拉格宗景区。

如今,巴拉格宗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村年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家家都住上了藏式别墅,户户都拥有至少两辆车,一辆用于生产,一辆用于生活。

原来已搬迁出去的村民,又纷纷搬回巴拉村,并在景区上班,村民户数也从修建公路前的14户,增加到现在的30多户。

“如今,好多人坐着飞机、火车来,来看我们美丽的雪山、峡谷和湖泊。”斯那定珠说。

2018年,斯那定珠登上央视《朗读者》。节目播出后,他为家乡筑路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他也因此被称为藏族“愚公”。

斯那定珠说,倾其所有,他只为在地图上点亮故乡的坐标,让这里的美景为世人所知,让巴拉村的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重庆将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张一白“重庆三部曲”首次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