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谋划改革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书面交流经验摘要(三)

原标题:谋划改革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书面交流经验摘要(三)

市农业农村局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县域经济

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为抓手,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推进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全面完成7665万亩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两区划定工作,粮食产量稳定在70亿斤以上。全力推进康平花生、法库辣椒、叶茂台驴产业、新民西瓜、辽中肖寨门肉牛、沈北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区建设。实现全年新(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8个、升级改造规模场20个。重点抓好2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跟踪、调度和服务工作。继续推动15个投资亿元以上的休闲农业项目扩大规模、拓展功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持续推进10个休闲农业特色村建设。积极扶持、引导电商核心企业把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交易平台落户沈阳。扩大沈阳农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展示展销和品牌推介规模。重点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建设。完成60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广辽中区土地收益贷款经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融保通”“惠农贷”等金融产品进村入户。

推进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重点解决农村水体污染,改善农村水体质量与环境。加快普及农户卫生厕所、水冲厕所建设与改造。实施乡村分类,制定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分批建设计划,融合民族、地方文化特色,开展美丽村庄、转型村庄、文化村庄建设。创建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市商务局

努力开创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市商务局将坚持国际化标准,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经贸强市建设,全力推动我市商务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努力为沈阳振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力推动流通创新,促进城乡消费结构升级。以沈阳中街为重点,打造高品质步行街;推动商业“老字号”传承创新;继续改造升级社区菜市场等便民商业网点,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参与推动县域地区特色商贸小镇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强对外开放统筹推进。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务实推进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中日韩“3+X”多边机制建设。加快对德、对欧经贸合作向纵深推进,紧紧扭住壮大沈阳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这根主线,以建设宝马新工厂为契机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积极培育贸易新方式,加快推动贸易强市建设。建设3—5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特色园区,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

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引进人才、技术、管理、服务、信息等,加快引进欧美重大产业项目,把更多的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项目引入沈阳。

加强对外合作平台建设,强化前沿开放带动功能。高标准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加大国际航线的培育和开辟工作。

创新服务举措和方式,持续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优化沈阳口岸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打造投资创业最优环境。

市金融发展局

推动金融回归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19年,市金融发展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更加充分发挥金融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实施精准对接,创新政策工具,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血液”。一是推广“应急转贷”资金,充分发挥稳金融、强实体功能。二是利用新技术、新思维创新工作手段,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三是打好政策组合拳,培育金融服务新动能。落实《沈阳市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用活3000万元“助保贷”风险补偿资金,推动合作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

发展直接融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资本活水”。一是做好“规划师”。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上市后备企业库建设等战略,设立总规模3亿元直投基金,支持市级上市后备库企业、新三板挂牌、辽股交标准板创新层企业。二是做好“协调员”。积极协调省证监局,畅通上市“绿色通道”例外救济工作机制,为企业上市提供最快解决方案。三是做好“服务员”。继续采取“包保制度”,全流程跟进重点企业上市进程,为拟上市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最优服务。四是做好“宣传员”。组织开展“走进新三板”资本市场专题培训、多层次资本市场系列宣讲等活动,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

认真落实地方金融“7+4”牌照监管、行为监管主体责任,共同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对全市拟保留的14家P2P网贷平台、10家交易场所深入开展三级核查,强化整顿工作,推动规范发展。

市国资委

深化改革不动摇大胆务实向前走

市国资委及市属国有企业将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联动”,围绕“四条主线”,以更大力度、在更深层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闯出一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沈阳路径。

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上,重点推进机床集团、沈鼓集团、中兴集团、副食集团等开展集团层面混改。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治理机制。重点推进机床集团、沈鼓集团、中城集团、中兴商业实施员工持股及限制性股票激励。

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有效划分企业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形成符合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的治理体系。市属国有企业100%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国有独资、全资公司董事会100%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健全和规范董事会制度体系、议事规则,落实和维护好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

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上,加大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力度,增强企业内生活力,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一是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二是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三是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

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把握生产经营向好的时机,抓紧消化处理各类历史欠账,推动国有企业轻装上阵。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国资国企发展质量和效益。将市属一级企业减至20户以内,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

在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上,坚持生产力优先标准,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职能,构建国资综合监管体系。

市营商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2019年,市营商局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努力构建亲商、安商、富商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确保我市营商环境达到世界银行排名前50名经济体水平,企业群众认可度达到95%以上。

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职权。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后续监管事项进行梳理,并以清单形式对外公布,做到清单外无审批、流程外无审批、平台外无审批。建设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线上打造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网上统一入口,年底前一般事项网上可办率实现100%;线下全面推行综合受理模式,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实现审批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建立健全审批配套制度;建立不能正常审批报告制,及时解决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依法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

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政商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一是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诉求。二是整治政府失信问题,从源头上防范政府失信问题发生。三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在全市范围内清理变相设置审批的违法行为,消除在招投标过程中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四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研究制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清单,明晰政商交往准则。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自贸区沈阳片区管委会

实施『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2019年,沈阳自贸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努力实现进出口贸易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指标倍增乃至双倍增,全力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以优化投资贸易环境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全年形成5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省级复制推广20项,全国复制推广3项。形成10项以上引领创新方向的理论研究成果。完善“三个公共平台、四个单一窗口”服务功能。“三个公共平台”即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四个单一窗口”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单一窗口,奖补政策兑现单一窗口,企业设立服务单一窗口。

以提升保税功能为突破点,加快构建开放主平台。提升保税加工功能,引进和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制造龙头企业。提升保税贸易功能,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仓,引进国际快件中心,积极争取汽车平行进口业务。提升保税服务功能,建设以机务维修和飞机发动机检测维修为主的航空器材保税维修中心,开展数控机床、盾构机、专用生产装备等大型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再制造。吸引200家海淘、代购、网店等小微电商入驻,引导本地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以壮大服务贸易为切入点,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16+1”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等“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围绕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开放的20余项重点领域,引进航空、金融、文化等服务贸易企业。力争重点培育引进20家航空制造、入境检测维修、再制造企业,加快推进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安博东北生物医药等27个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市检察院

让企业家更好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市检察院要认真落实此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这一重点,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使检察职能履行出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

一是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理念,为企业和企业家增强发展信心和人身财产安全感。对全市各类企业一律依法予以平等保护,让企业家在沈阳更好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是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为企业和企业家合法经营提供保障、减少压力。在办理涉企业家案件中,严格区分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区分经济纠纷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区分企业家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界限,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区分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的界限,区分合法经营收入与违法犯罪所得的界限。

三是不断提高司法行为规范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济活动的影响。坚持查办案件与规范自身司法行为并重,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涉案企业家在服刑期间的申诉权及对财产权等享有的民事权利。

四是突出办案重点,积极回应企业和企业家的实际司法需求。对涉及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要做到重点审查、全程跟踪、即时反馈。

五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动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检察环节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合同诈骗、非法集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污染环境、重大责任事故等违法犯罪的发生。

六是注重加强机制建设,努力构建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多举办面向企业的“检察开放日”活动,让更多企业投资经营者走进检察机关,对检察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建立融冾和谐的检企关系。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邱菊整理

张文魁摄

相关阅读:
委员为优化营商环境献良策 宁夏灵武发生水库溃坝 道路被冲毁农田被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