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扎根南疆开枝散叶——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纪实(上)

原标题:扎根南疆开枝散叶——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纪实(上)

塔里木大学

当年,塔里木大学的教职员工资。料图片

艰苦奋斗、扎根边疆,屯垦戍边。资料图片

都市消费晨报讯(新疆日报记者李杨张晨暄)12月15日,在塔里木大学校史馆内由芨芨草、胡杨枝做屋顶的“地窝子教室”前,22岁的曹建翠久久驻足。她拍下一段抖音,“要让更多人看看我的母校是从这样艰苦的岁月、艰苦的环境中走过来的”。

曹建翠是塔里木大学法学专业大四学生,这个来自甘肃武威的姑娘正在备考阿克苏地区一家单位。“4年大学生活,让我深深爱上了南疆。我觉得这里能实现我的理想,我决定留下来。”曹建翠说。

留下来!留在新疆!60年光阴流转,“95后”的大学生与60年前那群在亘古荒原、沙漠边缘、胡杨林中艰苦奋斗的青年学子作了同样的选择。

塔里木大学到底是怎样一所大学?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这所位于沙漠边缘的学府,能够吸引万千学子扎根南疆?塔里木大学退休教授闫春雨说:“我们在这儿扎根60年,一直按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任凭雨打风吹,就像胡杨一样顽强!”

胡杨的种子虽小,却有着扎根大漠、成长成材的信念

“胡杨的种子非常小,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每年7月到9月,大量带有冠毛的种子随风飘散到各地。如果落在干燥的地面,它就耐心等待雨水的浇灌;如果落在潮湿的地方,当年就能生根发芽……”12月10日下午,被塔大学生昵称为“胡杨公主”的李志军教授,正在课堂上讲解胡杨的习性。

1983年,李志军进入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园林系果树专业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如今已是国内胡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我们的团队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李志军说,一次在轮台县轮南镇考察,镇上只有一家简陋的旅社,窗户玻璃是破的,也没有窗帘,甚至门锁都是坏的,她和同伴用床顶着门和衣而卧。“大风刮了一晚上,早上醒来我们几乎成了‘兵马俑’。”

“我们的大学,是在胡杨林中建起来的,胡杨精神是塔大人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把胡杨研究好、保护好。”李志军说。

还是在那片胡杨林里,四川小伙程焕良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1964年,26岁的程焕良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怀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雄心壮志,来到塔里木农垦大学(现塔里木大学)当教师。茫茫沙海,用胡杨木做成的简易课桌和黑板,让人怎么也无法与“大学”二字联系在一起。家人劝他回四川,可他拒绝了。当时,“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的彭加木正是感召一代年轻人奔赴边疆的精神偶像。程焕良常用彭加木那句名言激励自己:我愿一辈子做一颗铺路的石子,让别人踏在自己的背上走过去。

就这样,程焕良和其他师生一起,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做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他把一辈子奉献给这座校园。今年80岁高龄的他还是学校“胡杨精神”讲师团成员,每学期坚持3次以上宣讲。“我要告诉年轻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本。”

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说,对塔里木大学而言,这个“本”就是服务南疆、服务兵团屯垦戍边事业。

胡杨的种子虽小,但却有着即使身处大漠也要成长成材的信念。如同每一个塔大人的梦想,虽然渺小,但却与家国梦想相呼应。

“无论是开发塔里木,还是助力改革开放,塔大人始终以赤子之心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回应祖国的召唤,坚决履行好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新时代,我们要把教书育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结合起来,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始终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赵光辉说。

距离繁华很远,却离乡村很近、离各族群众很近

60年前的仲夏,一队轻骑在蜿蜒的塔里木河畔扬鞭飞驰。奔上一座沙山,为首的将军挥动马鞭一指:“这里,就在这里给南疆人民建一所大学!”这位将军就是王震。

难以想象,60年来,这所大学竟像扎根戈壁荒漠的胡杨树那样,把根深深扎在了南疆大地,把遒劲的枝干伸向四面八方,开枝散叶、播种希望。

12月17日上午,喀喇昆仑山深处的阿克托尕栏杆村,前方河道横亘,没有路了。岳士芳揣着文件夹跳下车,扬起一片尘土。这是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岳士芳来这里走访贫困户。

岳士芳,塔大新闻系2002届专科毕业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扶贫办干部。大学毕业她来到这里,在离县城165公里的马尔洋乡当了两年支教老师。“去乡里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冰达坂,大雪封山时,要先骑马再走路,吃的蔬菜都是靠人背肩扛,有一次粉条把我的棉裤都扎破了洞”。

从乡村教师到乡党委副书记、县扶贫办干部,岳士芳默默无闻,甚至在同学中完全“失联”。“今年校庆时,我才辗转打听到她的情况,真难以想象,当年班里最柔弱的丫头,在帕米尔高原扎下了根,一待就是16年。”岳士芳当年的班主任肖涛感慨道。

“距离树干一米范围内,不能深翻,要浅耕,以免伤到水平根系……”12月13日上午,兵团第一师十一团四连副连长张立春,正在职工文成田家的红枣地里,讲解红枣越冬技术要点。家在黑龙江的他从塔大毕业后,已在基层连队工作3年多,去年又考取了母校的在职研究生,“希望能更好地为连队、为团场服务。”

塔大还有一群最像农民的教授,他们走出校园,一脚就踏进了农田;迈出实验室,一脚就跨进了老百姓的羊圈、牛圈。塔大距离繁华很远,但是却离乡村很近、离各族群众很近。

60年,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85%留在新疆,68.5%扎根南疆,内地生52%留在新疆工作。这一组鲜活的数据饱含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导向,是塔大人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胡杨精神的生动注脚。

初心不改,把胡杨精神落实到立校办学每一个环节

“发扬胡杨精神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首批共同培养的学子,我们应当以滚烫的热心来学习专业知识,以坚毅的恒心来提升专业能力,以医者的仁心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12月12日下午,在塔里木大学医学院“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团日活动中,临床医学专二班学生张月明的一席话,让副校长张爱萍倍感欣慰。

今年秋季,塔里木大学迎来全国各地的110名医学专业新生。这也是塔大与石河子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一批医学人才。自此,塔里木大学有了医学院。

12月14日,塔里木大学“胡杨科学讲堂”首次开讲,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温浩成为首位受邀讲学的学者。

“人是需要一些精神的,胡杨精神、职业精神、大爱精神、志愿精神,作为塔大培养的首批医学生,更需要把这些精神融入思想灵魂。”讲台上,温浩娓娓道来,讲台下,张月明和同学们听得认真。

塔里木大学校长张传辉透露,目前塔里木大学正致力于打造“胡杨品牌”,建设“胡杨大学”。不仅将建设胡杨公园、胡杨广场、胡杨剧场,开讲“胡杨科学讲堂”“胡杨文化讲堂”,还将建成胡杨精神研究中心,打造一批“胡杨精品课程”,选树一批“胡杨教师”,把胡杨精神落实到立校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12月15日,在塔里木河畔微露的晨光里,大四学生陈柄润和他的维吾尔族兄弟阿卜都萨拉木·阿不都热西提肩并肩一同走进图书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李青教授正赶往墨玉县,准备开展精准脱贫的社会调研……这样的塔大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在张传辉看来,中华民族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根基,兵团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沃土。“新时代发扬胡杨精神,就是要初心不改,继续扎根南疆大地办大学,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满意。”

相关阅读: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发布 各地包含“超生即辞退”的法规均已完成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