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一年多立案295件:件件事关民生,公众为何参与度低

原标题:上海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一年多立案295件:件件事关民生,公众为何参与度低

摘要:目前,公益诉讼的线索主要来自检察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检察官从媒体上获取的信息以及行政部门的反馈,公众直接举报的线索相对较少。

“公益诉讼和我有什么关系?”“检察机关不就是负责起诉的吗,公益的事情也管?”距离去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已经一年多,上海市检察机关的检察官们还是不时能听到这些言论。

公益诉讼真的与你我无关吗?浦东新区某镇的居民一定不会这么认为。今年以来,他们饱受非法填埋垃圾之苦,正是通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立案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在夏季到来前解决了该问题。

在昨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检察院公益诉讼负责人、民事行政检察处副处长林仪明介绍道,自2017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调查公益诉讼案件295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或公告139件,提起公益诉讼15件。从案件类型上看,主要涉及环境污染、食药品安全等方面,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

为何诉前建议多、起诉案件少?

所谓公益诉讼,是对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检察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的一种,即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检察机关行使的是法律监督权。

过去一年中检察机关起诉的案子只有15件,和近300件立案相比,会不会太少了?

按照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提起民事、行政两大类公益诉讼。目前,立案较多的是行政公益诉讼,也就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职能。今年3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前,检察机关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依法履行职责,并书面回复。

也就是说,只要行政机关能在两个月内把问题解决了,公益诉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没有再向法院起诉的必要。

今年,一名烈士家属反映称,烈士未被及时安葬在烈士陵园,姓名也未刻在英烈墙上。崇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办案组调查后发现情况属实,于是就该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很快,相关行政机关将烈士的相关材料移送至崇明区烈士纪念馆,并将相关事迹镌刻在烈士英名墙上供民众祭奠缅怀。

目前,上海检察机关立案的所有诉前程序案件都在期限内收到了书面回复。因此,检察官们反倒觉得“不起诉”是件好事:“说明上海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很强。虽然有时会出现不规范行为,但都能及时纠正。”

公益诉讼案件专业性强,怎么办理?

在今年7月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提起的本市首例环境污染类公益诉讼案件中,检察机关根据虚拟成本治理法,计算出修复被污染的环境所需费用在人民币30万元左右,由此确定公益诉讼的索赔金额,得到法庭支持。

“有些公益诉讼专业性很强,这给我们办理案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林仪明介绍道,去年起,上海市检察院便设立公益诉讼检察官办案组,选配一批既有行政和民商事法律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调查核实、出庭应诉工作经验的检察官。目前,全市各级院共配备57名检察官和48名检察官助理负责公益诉讼办案工作。

然而,仅凭检察官的专业知识难以覆盖公益诉讼的各个领域。像上文中提到的虚拟成本治理法,就是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一门非常专业的计算方法。“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外脑’的力量。”

今年9月6日,浦东新区检察院聘任来自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具有专门知识的8位人才,作为首批特邀检察官助理。记者了解到,特邀检察官助理是由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专业机构聘任,运用其专门知识或执法实践经验参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协助解决专门性问题或者提出专业意见的人员,今后他们将参与公益诉讼类案件办理。

在聘任仪式上,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亦表示,聘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办案是浦东新区检察院的一次先行先试,未来有望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

一份公告为何无人问津?

今年9月,上海市检察院三分院在媒体上刊登了一则公告,多名被告人生产、销售假药,侵害了社会公众利益,检察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发出民事公益诉讼公告。一个月的公告期过去,没有相关的社会组织主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拟提起公益诉讼的,应当依法公告,公告期间为三十日。公告期满,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不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虽然是“走程序”,最后检察机关还是会提起公益诉讼。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却让检察官们颇为头疼——公众参与公益诉讼的积极性还比较低。

目前,公益诉讼的线索主要来自检察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检察官从媒体上获取的信息以及行政部门的反馈,公众直接举报的线索相对较少。有业内人士指出,社会公众“不参与”说明人们还缺乏对公益诉讼的认识,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

在发布会上,正式投入运行的“上海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举报平台”或许能解决这一问题。据悉,该平台借鉴了交通违法行为举报“随手拍”的经验,公众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举报平台”,点击“公益举报”,便可以就损害生态环境、损害自然资源、危害食品安全、危害药品安全、危害国有财产等8类问题进行举报。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希望,这个平台上线后能够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公益诉讼中,提供更多线索。

栏目主编:简工博文字编辑:简工博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照片)

相关阅读:
贵州个人信用银行代理查询广覆盖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集中开展冬季七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