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一段美丽景观建设促一个城镇转型升级
如果你驾车行驶到02省道和中泰路交叉口,就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24000平方枯山水景观,东西两侧交相呼应;六车道主干道,一往直前。
——这是中泰街道入城口,也是余杭旅游集团接手中泰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后,打造出的一个地标式景观。
从它开始,这一年,余杭旅游集团和中泰街道秉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以产业转型、品质提升、功能完善为目标,通过“一加强三整治”,建设与管理并重,将曾经低散乱集聚的小集镇,打造成为“新净美”的美丽家园。
目标:
创新活力中泰、田园山水城市
中泰街道,位于杭州市西郊,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中心,区域面积71.0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4个社区,常住人口3.12万人,流动人口2.89万人。
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发展可能的地块,交通便利,杭临轻轨横贯全域,地铁5号线下穿南湖。产业兴旺,拥有苦竹经济、旅游产业和创新科技产业。然而,一度困扰着街道的,却是它薄弱的城市基础建设配套,用一句话形容就是“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
如何改变这一困境,让中泰街道拥有与其发展相匹配的城市景观?
这个重任,交到了余杭旅游集团的手上。
其实,早在2015年旅游集团已经参与到中泰南片的旅游开发建设中,到了2017年,集团又挑起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的担子。
余杭旅游集团运营总监王毅平,对中泰街道这一项目的定位曾专门做过分析:街道在余杭的最西部,靠近城市边缘,很有发展潜力,只要抓准定位,就可以迅速完成从小城镇向城市转型的过程。
余杭旅游集团对中泰街道项目的打造目标,最终总结为一句话:创新活力中泰、田园山水城市。
行动:
改变的是面貌,坚持的情怀
从2017年10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入场施工,一场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由此开始。
项目总投资1.77亿元以产业转型、品质提升、功能完善为目标,围绕中泰路和杭泰路两条主要道路,形成1.69平方公里的整治区域。这就是余杭旅游集团在中泰街道的主战场。
这其中,中泰路整治,是个难点。
这是一条2.2公里长的交通要道,却偏偏有一段长约500米的“喉咙口”,路两边的老旧平房、商家店铺把道路挤成窄窄8米的狭长路段,每当上下班高峰,车来人往,寸步难行。
余杭旅游集团用2个月的时间,把这个“喉咙口”一路打通,让中泰路终于畅快地通了气。
“老旧平房整体拆迁、车道四改六、雨污水管重新布置、强弱电上改下、燃气等综合管线进行改建新建……”王毅平细数为中泰路改造所做的工作——实际上,这已经不单单是一条道路的改造,而是对一个区域的有机更新。
有改变,也有坚持。
中泰路上,有四棵已生长60多年的老梧桐和枫杨,对中泰人来说,看到这几棵树,就看到了家的气息。可如今道路改建,这四棵树该何去何从?
保留!这是余杭旅游集团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慎重做下的决定。
为此,他们通过道路路面设计优化,保留这几棵树在绿化隔离带,并在道路另一侧停车场设计了“石鸽印象”口袋公园,把中泰路原来的“喉咙口”打造成一个景观节点,见证了石鸽老集镇的变迁,在不影响道路通行功能的同时,留住了中泰人心目中的美好回忆。
“我们还是要带着情怀去做事情,小城镇整治建设不能一味大拆大建,需要留住城镇记忆。”王毅平如此解释。
影响:
一段街区的改造
一个城市文明的提升
这一年,余杭旅游集团在中泰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上,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我们来看这组数据——
整治累计完成强电“上改下”2.48公里、弱电“上改下”2.59公里,整治入户飞线130户2.6公里,移除集镇线杆193根;
集镇范围完成立面改造14180平方米,店招店牌整治151户,卷帘门更换164扇,空调机位整治489处;
中泰路打通交通瓶颈,完成入城口24000平方米景观节点打造;
配套道路提升改造33242平方米,疏通居民区内道路2051米;完成雨水管网提升改造1630米,污水管网提升改造1500米,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1000米,燃气管网提升改造980米;
提升道路沿线景观15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南湖广场景观9700平方米;新增路灯180盏,T型灯控3个;
新建停车场4座,新增停车位207个;改造提升公厕2座,新增高标准公厕1座;增加健身场地设施面积693平方米……
这些改变,同时也助推了产业的升级、文化的提炼。
“举一个简单例子。从前在中泰路上,车辆行人过马路全靠一个‘抢’字,完全没有交通安全意识。改造之后,有了人行横道、红绿灯,大家就开始自觉遵守交规。”王毅平告诉我们,“这就是城市建设对城市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是中泰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