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拿“拆弹英雄”博眼球,这广告太没节操
▲广告片《拆弹砖家》剧照。
一个英俊帅气的拆弹专家,在实验室、农场等场所拆除炸弹均告失败,躯体逐渐被炸光,变成了木乃伊、绵羊、轮胎、电饭煲,最后只剩一只手,却总能回到家并被爸妈“认出”……这些奇诡的场景,出自智能锁品牌凯迪仕的一则广告片,为的是宣传该产品“指纹识别,一键开锁”的强大功能。
据媒体报道,12月3日前后,这则广告片《拆弹砖家》在舆论场上引发争议。4日,涉事方凯迪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致歉信》表示,《拆弹砖家》广告片给大众带来不适,对此真诚接受批评和建议,已第一时间撤掉该广告,并向公众诚挚道歉。
为了促销产品,厂家做广告无可厚非。这些年,脑洞大开的创意广告渐成网红,泰式广告异军突起,就在于突破常规、别具一格。平心而论,凯迪仕的这则广告片《拆弹砖家》,以拆弹专家回家为明线,以父母亲情为暗线,放大产品的功能性,为了吸引公众、扩大影响,的确动了一番脑筋。只不过,这则寻求“暴力美学”、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新派广告,却践踏了法律和道德红线。
对于智能锁厂商,既然要以“拆弹专家”作为广告主人公,理应知道什么是“拆弹专家”,能不能随意编排。以普通人的角度,对一个成日与地雷、炸弹等高度危险品为伴,动辄有生命危险的社会特别职业,理应怀有善意与敬意,这也是最起码的社会道德。
当这则“拆弹砖家”广告推出时,恰是“排雷英雄”杜富国备受关注之时。这个年轻的南部战区陆军士官,在进行扫雷作业时突遇爆炸,危急时刻挡开战友,自己却不幸被炸伤致残,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广告编排“拆弹砖家”断手断脚,极易被人怀疑是借机“蹭网络热度”,在英雄及亲人伤口上撒盐。
根据我国《广告法》,“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否则须接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英雄烈士保护法》更明确,“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依法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审视广告片《拆弹砖家》,在公众面前展现爆炸致残肢体,如此“暴力美学”,很难说是一种健康的表现形式;对英雄的“物化”演绎,也不无歪曲、丑化之嫌。
网络时代,流量为王,但决不是毫无操守、突破底线。凯迪仕应接受查处、引以为戒,而其他人也当有所警醒。
□杨宜桐(法律工作者)
编辑 陈静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