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三次机遇窗口期的“神操作”

原标题:专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三次机遇窗口期的“神操作”

导读:从今年5月开始,比亚迪就出现了电池短缺。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大约120%,完全超越电池厂的产能。王传福终于感觉到,新能源汽车由市场来推动需求,是可持续的。

本报记者左茂轩北京报道

11月18日,在比亚迪24周年庆典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坐在一辆比亚迪全新一代唐汽车上,向24万名比亚迪员工唱起了《涛声依旧》。

这首1993年发行的老歌,在九十年代风靡大街小巷。也就是在1993年,27岁的王传福来到了深圳,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九十年代的深圳,让所有人热血沸腾。1994年11月18日,比亚迪在深圳布吉租来的冶金大院里诞生,王传福也将满怀梦想寄托在比亚迪BYD(BuildYourDreams)身上。经历24年,如今,比亚迪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涵盖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等多个业务板块的巨型公司。

10月31日下午,在位于北京朝阳门SOHO的比亚迪北京办事处,王传福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采访前,王传福用了一分钟调整了桌子上放着的一个比亚迪车模的位置,以确保拍照时能与它一起入画;每当谈到比亚迪的产品与技术,王传福总是面带微笑,拿起车模,兴奋而细致地进行说明。

这是一辆唐的模型,现在王传福开着唐上下班。每当比亚迪推出一款新车,王传福都是第一位车主。“他们不敢把车做得不好,不敢让车坐起来不舒服。也不敢让车里有异味,怕我开起来不开心。”王传福笑称。

不久前,在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高管在上海进行的一场试驾活动中,德国大众集团前CEO穆伦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驾驶一辆比亚迪唐,在上海浦东机场附近因超速20%被违章监控抓拍。车企高管试驾其他品牌的车型不是新鲜事,但在此前很少有跨国车企将中国品牌汽车视为对手。

“中国汽车这几年已经完全变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的自主力量上升更快、走得更前。”王传福说。

从2015年开始,比亚迪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借助新能源汽车由大变强的典型代表。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的今天,与深圳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与中国政府不断鼓励创新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在他看来,创业24年来,充分竞争的营商环境是改革开放带给比亚迪最好的礼物,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除了踏准大时代脉搏,王传福在比亚迪发展的关键期,往往眼光犀利,决策“铁腕”。从1994年创办比亚迪进入电池领域,再到2003年跨界汽车制造,再到2014年比亚迪开始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二十年间,王传福和比亚迪经历了三次大转身。每一次王传福都力排众议,甚至不被人理解,但后来都被认为是“神操作”。

在跨界造车时,面临比亚迪的一帮元老反对,王传福最后用事实证明造车是正确的;2014年,王传福决定比亚迪全面转向新能源车时,也导致了内部高管质疑时机是否成熟,甚至导致了后来有一段时间销量和业绩都出现下滑。

四年后,现实似乎又站到了王传福的一边。比亚迪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可以达到25万辆,占据国内20%的市场份额。以市占率算,比亚迪几乎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苹果”。

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给你和比亚迪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王传福:从比亚迪的角度来说,对于改革开放的感触,我们比全国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更加深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也就不会有比亚迪。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圳之所以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就是因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化平台。人们来到这里努力施展才华与抱负,得到一定的回报,最后造成深圳一枝独秀的经济环境。

《21世纪》:除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之外,要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你觉得还需要什么?

王传福:从数据看,民营经济占了50%的税收,60%的GDP,70%-80%的就业,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肯定是要支持民营企业的,时代是不可能再倒退的。

我觉得,不要给企业贴标签,企业就是企业。只要企业在往前发展,企业属于谁并不重要。因此,我们希望不要给企业的性质贴标签。最近,在国家整体经济规模提升的同时,很多行业的小企业优胜劣汰。这些小企业,有可能是地方的国企,也可能是民企。

我们在市场上成长这么多年,我认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是最最根本的。比如在贷款方面、融资方面,就不应该看企业的标签性质,就要看企业本身的成长性、它的财务指标,都是公司,只是股东不同,为什么带来不同待遇,这是不对的。党中央发布两个毫不动摇,其实稳定了很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21世纪》: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处于下行通道,市场上对当前的经济面存在不少悲观情绪,对此,你怎么看?

王传福:我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经济会越来越强。我国发展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我们依然对中国的经济保持信心。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经济质量,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综合考虑环境、资源、气候变化,以及汽车产业百年不遇的变革,我们瞄准电动车。现在比亚迪克服了很多困难,发展得越来越好。

机遇是怎么抓住的

《21世纪》:你为什么会创办比亚迪?

王传福:1993年,我在北京的一家国有研究单位工作,和产业隔得比较远,研究已经不能够支撑我的梦想,希望能有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于是就下海创立了比亚迪。我们从电池开始做起,电池做到全球第一,超越了三洋。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筹到了20亿,在当时这是挺多的一笔钱。我们发现,电池产业很容易做到天花板,于是决定投一个行业。当时有两个选项,一是半导体,二是汽车。但因为手头只有20亿,不可能两个都投。最终选择了汽车。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你觉得民营企业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王传福:中国的所有行业,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才能取得成功,家电行业已经走向世界,手机行业这几年也走出来了。汽车行业也是一样,早期的时候通过引进、吸收,这些年一些自主品牌已经成长起来了,国家也给予了我们大量的支持。任何行业一旦中国的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是中国企业的天下,不仅在中国市场,在海外市场同样能够拥有一席之地。

《21世纪》: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的企业,在你看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意味着什么?

王传福: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了全球50%,这得益于国家的体制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现在大而不强,从大到强,新能源车是必由之路。传统汽车发展已经100年了,新能源车也就最近几年才变革,我们正好处在弯道。对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而言,未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比亚迪正好抓住了这个机遇,抓住了这么一个平台。

其实,汽车带来的机遇比手机和家电行业更大,一旦汽车产业发生变革,中国的自主力量能够上升更快。以前,外国的车企不会与中国自主品牌去做对比,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企业无法忽视自主品牌的实力。新能源汽车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气息,会实现换道超车,而且会走得更好。目前的数据也证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很好。

《21世纪》:你带领比亚迪快速发展的这些年,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王传福:我觉得一个企业战略很重要。市场已经到来的时候再去进入,市场肯定已经满了;市场没来的时候就去投资,又很容易变成先驱。一定要怎么抓住时机,在别人还没看好时,一旦你认为有成功的可能,就默默地坚持去做这件事情。

比亚迪是一个技术型的企业,很多人认为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比亚迪并不这么认为。技术首先是为战略服务的,其次才为产品服务。对技术的理解,会让你对行业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判断地更科学。

保持新能源车销量第一

《21世纪》:从今年7月开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超过了燃油车的销量,这对比亚迪意味着什么?

王传福: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从原来单政策单驱动转向由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从今年5月开始,比亚迪就出现了电池短缺。今年我们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大约120%,但电池我们只是按照增长100%准备的,今年看来,我们至少能做到25万辆,光乘用车就能做到22万辆,完全超越我们的电池厂的产能。我们终于感觉到,新能源汽车由市场来推动需求,这是可持续的。

《21世纪》:从明年开始,很多跨国汽车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投放电动车,对于市场份额,比亚迪有没有担忧?

王传福:我们不怕。我们以前就是给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大公司做供货商的。我们知道市场竞争的规则,关键是靠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不只比亚迪,但只要掌握核心技术,懂中国国情,一定会分大蛋糕。比亚迪企业的机制很快,决策也很快,我们也有自己历史,有自己的技术,我们的产品越来越漂亮。我们的唯一的短板,是要通过“造血”把产能做好。

《21世纪》: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怎么走出去?

王传福:中国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的层次,坚持互利共赢,有开放才有发展。我们的电动大巴,现在已经出口全球近300个城市,包括伦敦、巴黎、洛杉矶、日本京都、新加坡等发达市场。乘用车的话,比亚迪现在海外还比较少,但未来也会慢慢地走出去。我觉得自主品牌只要把国内的仗打好,在国内成为一个胜利者,那全球的仗也好打。

《21世纪》:您觉得十年之后,比亚迪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亚迪?你期待中的比亚迪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王传福:现在只能看到2025年,我们现在大约占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20%,我们希望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市场份额。我们希望,在没有国家补贴和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我们积累的口碑让老百姓觉得买我们的车放心,特别是用了三年五年的车主,觉得比亚迪的车真好。

相关阅读:
首家可转债回购案例出炉 腾邦国际七成募集款稳股价 量化经理自陈新政备战进度 “中性策略”再获发展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