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贸易争端“刹车” 中美如何相向而行?
当地时间12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举行会晤。双方就有关经贸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共赢的具体协议。
贸易争端“刹车”,中美如何相向而行?12月2日晚,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中美元首会晤 达成哪些共识?
张建平:两国元首推动中美进入建设性轨道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 张建平:通过两国元首的会晤,用坐下来谈判、用理性的办法来处理矛盾和问题,这种做法实际上让全世界的市场,都松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共识,中国的企业家、美国的企业家,甚至其他跟中国、美国有产业链合作关系的这些国家,他们的企业天天都得琢磨,下个月关税什么水平,生意应该怎么做,单子要不要接……这不仅是焦虑,更是现实的利益损失。现在坐下来谈,就是意识到中美之间复杂的经贸关系问题是在过去漫长的合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要找到解决方案,一定要通过谈判和磋商,用理性的办法找答案。
刘戈:内外环境的变化使美国愿意坐下来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中国已经有很多变化,连续主动调减关税,还有进博会的举行,一系列措施表达了我们推动进一步开放的决心。而美国这边,贸易争端的一些负面影响应该说越来越显现,所以美国态度的变化,应该说是内外部环境共同变化的结果。
张建平:回到谈判桌是理性务实的考量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 张建平:中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大国,有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在经历结构调整中的痛苦,所以非常希望有稳定的全球发展环境,不希望跟美国有这样的贸易摩擦和经贸冲突。而美方其实最近以来,也面临不少问题,资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是一个方面,过去10年政府债务创记录地达到了21万亿美元以上,而且政府各项开支还在增加,美国商界、各个行业协会都在呼吁总统不要做加关税的举动。所以在各种综合考量下,美方也愿意回到谈判桌上。
达成共识 是否就前景乐观?
张建平:从共识到行动 还需要持续努力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 张建平:会不会出现反复,可能全世界都关注。因为毕竟在之前有过很大波折。但这样的波折,其实美国是以损失它的国家信誉为代价的。所以在接下来的谈判和磋商过程当中,我想中国对美国最起码会有两点基本要求:第一谈判地位平等,不存在拿着关税大棒威胁作前提;第二,每谈出一个结果,美方必须要做一个承诺,也就是谈完是有用的,不能再撕毁反复。
有了共识 如何共赢?
刘戈:共赢的前提是做大共同利益 缩小分歧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共赢的基础是有的。如何把共赢显现出来,那就要把共同的利益做大,减少分歧。中美间互利双方的领域仍然有很多,比如说粮食、大豆等农产品,从美国中西部拉到中国天津港也好、上海港也好,都非常经济,但转运到其他地方,即使关税维持原来水平,其他成本也会增加。如果能够坐在一起把问题谈妥,双方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张建平:期待中美经贸关系回到正常轨道 挖掘双方贸易投资潜力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 张建平:比如美国现在出口中国的份额占它出口全世界的份额是10%左右,但从趋势上讲,这个份额在过去十年当中是不断上升的。所以对于美国来讲,在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当中,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也是美国企业无法忽视的。应该说如果两国经贸关系能回到正轨,所有跟中美有合作关系的国家都会受益。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