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络招嫖暗藏生活服务类平台 私信称提供有偿性服务

原标题:网络招嫖暗藏生活服务类平台 私信称提供有偿性服务

“网络招嫖”暗藏生活服务类平台 诱导用户提供有偿性服务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 11月24日上午,一个题为《吃喝玩乐找性服务,上大众点评》的帖子引发关注,文中称“不少招嫖人员通过大众点评,以点赞曝光头像的方式,对嫖客进行性交易引流”。美团大众方面就此事回复称,已对相关不良账号进行彻底清理,并将清理下线的全部不良账号提供给公安机关。

爆料:招嫖客暗藏服务平台

24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联系上《吃喝玩乐找性服务,上大众点评》的帖文作者之一雷先生,他坦言,“帖文内容来自朋友来京游玩后的真实体验”。

雷先生称,自己和朋友近日一次饭后,在大众点评App(下称大众点评)上搜寻洗脚店,发现有“招嫖人员”通过点赞会所下方评论,达到头像曝光目的,从而吸引人浏览个人主页,再进行招嫖,“这些头像图片往往都是衣着暴露的美女”。

雷先生解释说,大众点评的评论区可以进行点赞,给其他用户的评价点赞后,会显示自己头像,“美团则没有这个点赞功能”。

雷先生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曾有一位女性朋友告诉他,自己有一次做完spa,写的评论在大众点评被一群疑似招嫖人员的人点赞置顶,“她当时还纳闷,以为是自己评论写得好,后来收到一些奇怪的私信,内容就是问服务好不好之类。”

“招嫖人员”通过点赞会所下方评论来吸引招嫖。图片来源:App截图

体验:引流提供有偿性服务

新京报记者24日打开大众点评“按摩/足疗”版块,随机点开一家提供按摩足疗服务的SPA定制会所,发现该商家的用户评论区,不少评论下的点赞头像均为美女头像。

经查看点赞用户列表,新京报记者发现,大多用户仅有头像,没有真实用户名,且不少都是系统自动分配的原始用户名。

新京报记者随机点击一位名为“dpuserAt”的用户头像,进入她的个人主页,发现主页显示的一张图片上标注了一个微信号。在主页的动态更新一栏,有一张海报,海报上标注着“立冬”两个大字,小字部分则隐约可见“微sm”等字样。

根据图片上提供的微信号码,新京报记者进行号码检索添加。该微信号码的用户网名为“雨欣”,个性签名为“私人订制”。在与新京报记者交流中,“雨欣”称可提供性交易服务,并表示场所为“特色门店,非会所,安全性绝对可靠”。

当新京报记者问及“涉黄非法,是否安全”时,“雨欣”回复称“安全放心吧,哥,要不我们也不会在的”。

随后,“雨欣”给新京报记者发来一份价目表,表中显示“100分钟1280元,120分钟1580元,150分钟1880元”、“提供全方位服务,女孩自己现场挑选,时间内您自由发挥”等内容。交谈中,“雨欣”多次使用挑逗性词语,试图引导新京报记者购买服务。

新京报记者用同样的方式又添加了多位“好友”,无一例外称可以提供特殊服务。

在交流中,“雨欣”称可提供性交易服务,并多次使用挑逗性词语。图片来源:聊天截图

回应:已彻底清理相关账号

网络招嫖多年以来是互联网重点打击对象。新华网报道显示,2016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曾查获一批网络直播平台涉“黄”案件,要求映客、秒拍、小咖秀等网站整改。

媒体报道显示,2016年5月,北京海淀警方曾就一起涉黄案件进行通报,称涉案地点为一家借助大众点评招嫖的涉黄会所,先后抓获10名涉黄人员;而这家会所隐藏在豪华公寓,通过名称为“单人至高无上性经净灵SPA套餐”等包含“性”字样隐晦词的团购服务,进行招嫖暗示和提供有偿服务。

“近两年,不少生活服务类平台都加大了整改力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透露,明码标价对外提供色情服务的商家在平台上已很少见,但一些招嫖人员采取了一些更隐蔽的手段,如使用美女头像进行性暗示引流,在评论区通过特殊表情符号、留微信号等方式,进行招嫖。

一家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外卖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种隐蔽的招嫖方式和一般的网络发帖招嫖不同,在很多生活服务类app上都能循其踪迹,“但由于手段、方式隐蔽,很多平台都是发现问题才制定策略,平台处于被动地位。监管难点在于技术,比如很难对用户的头像或者所发内容,进行技术筛查上的一一甄别”。

就上述情况,24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致电美团大众公关部,工作人员回应,已看过帖文所反映内容,上午已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下午,美团大众方面回应表示,已对相关不良账号进行彻底清理,并对平台上具有类似特征的不良账号进行全部筛查。截至24日上午,平台累计筛查清理了11万个不良账号。

美团大众方面表示通过系统后台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类账号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包括用户头像是美女图、发的图片含有数字字母和在休娱类目的用户评论下蓄意点赞。目前平台已将清理下线的全部不良账号提供给公安机关。此外,截至发稿,美团大众方面未更新回应内容。

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编辑 周世玲 校对 陆爱英

相关阅读:
印度一客车坠河造成至少25人死亡  多数为学生 民族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公众链接”:走进生活 讲好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