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小区配建幼儿园、教师数量质量、幼儿园普惠性学位等问题成为审议焦点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22日讯 教育问题牵动亿万家庭的心,“入园难”“入园贵”是当前普遍困扰家长的烦心事。11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印发,明确了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原则、目标和具体举措,这被认为是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药方”。2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是我省积极推进落实《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推进解决我省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2017年,全省幼儿园总数8041所,在园幼儿数165.5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1862所、48.9万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7.99%,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在园幼儿数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我省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移交难,教师量不足、质不高,幼儿园普惠性学位缺口大等问题。
建议明确小区配建幼儿园责任主体,规范管理
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底,全省2010年以后新建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已经完成产权移交103所,仅占配建幼儿园的25%。小区配建幼儿园移交难成为当前难题。
王长平委员表示,小区规划时就配套建设幼儿园,是增加幼儿园数量,解决“入园难”的好办法。但现实中,由于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移交难,值得引起深思。巫燕华委员表示,一些小区配套幼儿园用地被转租他用,导致无法顺利移交。对于谁来牵头督促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存在沟通不畅问题。建议应该通过明确责任主体来解决。
建议提高幼师待遇与师范招生门槛
报告指出,2017年,全省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仅1:14.3,与国家1:7-1:9的保教人员与幼儿配比标准相比,缺口较大。全省还有17.8%的幼儿园园长、29%的幼儿教师未取得专科学历,整体素质不高。
余文森委员在接受采访中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教育的期待,已经不仅局限于“有学上”,更关注“上好学”。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十分重要。他认为,应进行层次化的师范体系建设。可以在我省设立一所本科学前师范院校,它对全省学前师范教育队伍的建设起示范引领作用。另外,可从初中招生选拔专科人才,实行5年制专业化学前教育培养。政府也应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审议中,吴炎泉委员还指出,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师范专业能够从“质”上提升幼师队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县一级学前教育还存在人才“留不住,招不进”的现实。建议从解决教师编制与提高待遇上解决。
建议大力支持普惠性幼儿园
报告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近三年全省在园幼儿数分别比上一年增加5万、6万、9万人。加上解决现有幼儿园大班额问题,学位供给压力大。截至2017年底,全省幼儿园普惠率为70%左右,距我省教育“十三五”专项规划既定的85%目标,还差15个百分点,与先进省份的发展水平相比差距也比较大。
列席会议的巫燕华代表指出,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是老百姓最期待的事情。但在实际办园中,一些普惠性幼儿园受资金短缺等原因影响,教学软硬件跟不上。建议应该出台更为具体、可落地的政策进行有效支持。
审议中,也有委员指出,在普惠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鼓励创办优质民营幼儿园。
据悉,我省《学前教育条例》将列入明年立法计划。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省人大常委会还将于11月23日上午开展专题询问,本报将进一步报道。
(记者 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