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但立直标 终无曲影

原标题:但立直标 终无曲影

●在是与非、曲与直、义与利、取与舍、进与退面前,若人人都能树正“直标”,人生之路又何来“曲影”呢?

据《旧唐书·崔彦昭传》记载,唐朝宰相崔彦昭善于经世济民,不仅精通于政务,而且品行高洁,持正清廉。僖宗曰:“修乃文可以兴文教,励乃武可以成武功。重整前规,两司大计,清能壁立,政乃风行。奸欺屏绝于多歧,请托销摧于正议。”因其调任他处,僖宗诫曰:“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古人通过直立的标杆观察日影来测量时间,标杆直立,才不致因影子歪斜而产生谬误。此处,意在勉励彦昭正直做事、珍惜声名。所诫之言,今天读来依然颇有深意。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古代许多官员都是“子帅以正”的标杆,于己于家于国皆有益。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官员胡质,为官多年,不治家产,家境清贫。其子胡威受其影响,从小重视清名,克勤克俭。一年,胡威探望父亲,胡质取出一匹绢赠与儿子。胡威一见,变了脸色,跪下对父亲说:“您平日清白廉洁,不积财帛,何来匹绢?”胡质答:“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胡威方才收下。后来胡威为官,亦因清正而声名远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所谓修身,在正其心也。清朝廉吏姚步瀛,上任之初写下一副对联:“举动即愆尤,常恐己过不闻,获戾于朝廷百姓;官民多壅隔,安得下情上达,推恩如父子一家。”任上,他体察民情、减免租税、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无独有偶,河南内乡县一座古县衙也有一副类似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心中有戒方能行之有界,可以说,这些自我提醒,就是修身正己的“直标”。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凡是内心立有“直标”之人,往往能做到坚守原则、行有所止。“不收礼、不吃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给自己立下的规矩,“不接不送,不请不到”是陈云外出视察时对地方提的要求,“不要用公家的钱。自己花的钱,心里踏实”是陈云对子女的谆谆告诫……他用这一条条戒律约束着自己和家人,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变通。这些看似“严苛”的规矩和要求,是杰出共产党人的“直标”。

反之,一旦内心的标杆发生倾斜,就容易误入歧途。从不少腐败案例可以发现,有的党员干部嘴上挂着远离贪腐、廉洁自律,脑袋里却只想着升官发财;有的党员干部履职之初尚能严于修身、恪守清廉,但身居要位之后私欲迅速膨胀,大搞权钱交易……“政者,正也。”党员干部想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要选择好参照物。以廉为“标”,方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在“政声人去后”,不落非议声;以金为“标”,欲壑难填攫取无度,终将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清浊之变,不在外物,在于源头。人生立身成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生发于心,心正则众邪不生。在是与非、曲与直、义与利、取与舍、进与退面前,若人人都能树正“直标”,人生之路又何来“曲影”呢?(常春晖)

相关阅读:
中德“一带一路”经济对话会在法兰克福举行 本市首次公开招聘2592名勤务辅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