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访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陈杰:我就是一名记者

△2008年5月18日11时,一架“黑鹰”直升机降落三江村,空降兵开始营救被困村民,两小时后这里被泥石流掩埋。2008年5月17日11时,空降部队某部尖刀连26名官兵,历经11小时,从塌方的山体冒死徒步行进40公里,挺进四川省绵竹市金华镇三江村,营救被困的69名群众。

如何去看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困境与解决模式?

陈杰:摄影伦理,在历来,在中外,一直在争论中,这很正常的。我相信现在的摄影师也会遇到跟《饥饿苏丹》差不多的事情,在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相信大多数摄影师都会先用几秒钟时间把这个场景拍摄下来,再去进一步实施帮助。

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的时候我是记者,放下相机的时候我是个普通人,我也有正常人的这种同情心,也有恪守记录真相的职业素养。

△2015年4月28日,位于加德满都的一座寺庙在地震中被摧毁。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同时,损毁了14座重点古建筑,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

您现在的规划的拍摄项目有什么呢?

陈杰:比如说不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嘛,我就在做贫困相关的选题。就是我会选好这些区域,然后一个个地去踩点,找好样本,然后记录拍摄。拍摄他们真实的变化,也了解他们变化后的困惑,我不会去粉饰太平。

△2017年12月14日,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4岁的张琴在和奶奶一起睡的床上,她的家地处深山,为深度贫困户。2017年,她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2018年3月1日,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张琴的家从深山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她和妹妹有了自己独立房间和新床。张琴的爸爸也成为一名扶贫产业化项目的员工。

△2017年12月14日,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位于深山的一户人家,8岁的朱福军在自己的床上,床的下面是牛圈。2017年,朱福军的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2018年3月1日,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从深山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的家里,8岁的朱福军有了自己的独立卧室。过去朱福军每天上学往返要走4个小时山路,现在他的新家离学校只要步行5分钟路程。

△2017年12月15日,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位于深山的一户人家,9岁的张敏,她的床在一间土木结构的旧屋子的一角。2016年,张敏的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2018年3月1日,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从深山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的家里,9岁的张敏有了自己独立的卧室。过去张敏每天上学往返要走2个多小时山路,现在他的新家离学校只要步行5分钟路程。

△2018年6月25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五十亩村,18岁的汤关田和20岁的姐姐汤关琳住在一个危房的阁楼里。2017年,她的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2018年6月27日,贵州省毕节市经济开发区碧海阳光小区,18岁的汤关田和20岁的姐姐汤关琳住进了新房。全家5口人免费分得100平米的新房,姐妹两人在开发区一座智能温棚运营单位就业。

△2017年12月15日,中国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位于深山的家中,12岁的张顺丽在自己的床前。她的父母在苏州打工。2016年,她的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

△2018年3月1日,贵州省哲觉镇论河村,从深山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的家里,张顺丽有了自己的独立房间,她的爸爸妈妈也回到家乡,在扶贫产业化项目公司上班。

△2018年6月24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五十亩村,李佳玉、李佳雪、李创达三姐弟睡在一间九十年代的土木结构的危房里,他们每天上学来回要走3个小时。2017年,他们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2018年6月26日,贵州省毕节市经济开发区碧海阳光小区,李佳玉、李佳雪、李创达三姐弟还有爸爸、奶奶住进100平米的新房,三姐弟不仅有了新床,而且上学在社区小学,步行不到10分钟。爸爸李福传分到社区上班,月工资3000元。

您拍的哪张照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陈杰:比如说《悬崖村》,这篇报道像捅破层窗户纸一样,让凉山直面他们的贫困,对当地扶贫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这篇报道不仅是改变了一个村落。有的时候,你的报道像一个引爆点一样,触发了社会对整个扶贫工作的关注。

我的诸多报道,包括和身为新京报调查记者的,我的爱人刘旻一起做的诸多报道,基本上都产生一些不错的反响。但是我报道的动机不是先入为主地为了改变什么,而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习惯,我只是想报道它,呈现出事实,让事件本身的力量发酵,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改变。

为什么您一直选择在一线记录,你未来有什么打算?

陈杰:去年开始和我的爱人刘旻一起,做一系列长线的影像及人类学视角和社会学思考的选题。

在执行选题过程中,有很多呈现出人性光芒的东西。但是在深入真相后,很多是令人震惊和痛苦的。在震惊之余,给予我们的是一股强烈的内在力量,同时也是理性的思考,并积蓄成前行的动力。

去年我无意中淘到了著名哲学家袁伟时老师所著的一本近代史著作,扉页上袁伟时老师留下了这样的字迹,“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说真话,讲自己的话。”落款时间是2003年8月。15年过去了,这句话依旧散发着冰冷而又诱人的光芒。

我想,身处任何时局,作为记录者不能推诿责任,指望别人去讲真话,而自己甘愿跪在地上。

我们要让我们的作品成为从旁观到介入的力量,也成为未来历史文献的珍品。

《悬崖村系列报道》

△2016年5月14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在3名家长的保护下,15个孩子从山下的勒尔小学出发,踏上放学回家的路。他们要顺着垂直的悬崖攀爬17条藤梯,才能抵达比山下学校垂直高度超过800多米的“悬崖村”,即阿土列尔村勒尔组。

△阿土列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这个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所在位置就像三层台阶的中间那级,海拔1400多米,与山下的学校及公路垂直落差约800米。

相关阅读:
我省公布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 广东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