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陕西凤县:“软黄金”铺就致富路

原标题:陕西凤县:“软黄金”铺就致富路

新华社西安11月17日电 题:陕西凤县:“软黄金”铺就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

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凤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林麝,经过30多年的驯化繁殖和科研攻关,目前,县内拥有国家林业部门颁发林麝驯养繁殖许可证的专业化公司20家,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养殖农户400多户,存栏林麝近1.5万只,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县。林麝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富裕了当地百姓,也保护壮大了林麝野外种群数量。

人工养殖快速发展

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雄麝香囊分泌的麝香是传统中药重要来源,因价格堪比黄金,故有“软黄金”之称。在我国2621种成药处方中,295种含有麝香成分。

凤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自古就有野生林麝出没。被称为凤县家庭驯养林麝第一人的留凤关镇麻峪河村村民陈树民,30年前从野外发现的一只受伤林麝养起,逐渐克服了驯养、繁育等难关。目前他已累计养殖林麝300多只,不仅个人养麝致富,还带动全县林麝养殖产业的兴起。

“岁岁招财财滚财,年年养麝麝生麝”。在陈树民家的圈舍门口,一副楹联表达了他多年来养殖林麝的心声。

据凤县林业局局长陈世科介绍,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全县建成500头林麝规范化养殖基地2处,林麝存栏量达到1.5万只,约占全国人工养殖林麝数量的三分之二,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

2017年6月29日,经过在凤县林麝科学研究示范基地一年的驯化,世界首次人工繁育的13只林麝在陕西省宁陕县放归山林,这标志着我国麝类保护开始走上人工繁育反哺野外种群的新阶段。

朝阳产业效益明显

统计显示,每年国际市场麝香需求量为500公斤,国内市场1500公斤。由于原料紧缺,国内市场价格每公斤40万元,国际价格每公斤10万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工养殖麝总量约为2万只,年产麝香80余公斤,尚不足市场需求量的5%。

凤县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有限公司的林麝养殖基地,占地6000亩,建在两山之间的黄牛铺镇蒋家沟。透过围栏,记者看到,放养在自然环境中的林麝,有的在山间密林中奔跑,有的在山坡上悠闲散步。安装在基地四周的红外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林麝的活动、交配、产仔等过程。

基地负责人蒋本模告诉记者,公司从2009年投资建设基地,从最初的63只林麝,已发展到目前的600只左右,但每年不到10公斤的麝香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公司每年上百公斤的制药需求。

凤县华源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石亮说,2002年,自己从三对林麝养起,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到120只。随着养殖数量的增长,2009年他成立了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林麝存栏量1200只,年创造效益500万元左右。

凤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周建文说,从2006年开始,凤县先后引进北京同仁堂、福建片仔癀、四川逢春等国内知名医药企业投资建设林麝繁育基地,集繁育、科研、疾病防治、野化研究为一体。全县参与林麝养殖的农户1035家,麝香年产量60多公斤,新增幼麝2000多只,综合产值过亿元。

脱贫优势日益彰显

今年43岁的凤县黄牛铺镇石窑铺村村民黄奋勇因妻子残疾,78岁的父亲长年患有严重的胃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2016年他来到逢春养殖公司务工,每月除2300元的工资外,在工作闲暇,他上山打饲草一年也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当年便实现了脱贫。

“现在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添置了家电,生病的父亲和妻子有了笑容。摘掉‘穷帽子’,自己感觉脸上也有了光彩。”黄奋勇说,今后,等有了积蓄,再申请县农商行的“林麝贷”,自己也打算买上几只林麝放到公司进行寄养,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林麝属于食草动物,桑叶、构树叶、胡萝卜、南瓜、莴笋等均可作为其食料来源,历史上饲草种类丰富的秦岭山区就是野生林麝的主要栖息地。

周建文告诉记者,凤县全年林麝饲草需350余万公斤,精饲料400余万公斤,收购费用逾1000万元。目前,林区群众已有3000人参与饲草供给,年均增收3000多元。

冯石亮说,今年他们公司吸纳了村上7名贫困户以直接参股、代养或间接务工形式从事林麝养殖,到年底,7名贫困户通过林麝养殖的收入最低稳定在3万多元,最高的估计能达到6万元左右,一年就能实现脱贫。

陈世科说,随着林麝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形成,林麝养殖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能脱贫、稳得住、不返贫的作用日益彰显。今年,全县有望通过饲草供给、林麝养殖和务工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相关阅读:
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大幅提升 企业怎么看? 30多家行业“领头羊”新都共话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