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迎新契机
江西省九江市的再生稻示范田。 崔国强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3日讯(记者崔国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央机构改革,将相关部门农田建设职责整合,切实改变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为实现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今,各地通过提高农田产量、加大高效灌溉投入、创新引资模式等,加速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功不可没。据统计,2011年至2017年,我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约5.6亿亩,粮食产能大约提高10%至20%。日前,我国提出到2022年全国确保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要如何精准发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又如何通过农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
理顺机制,补足建设短板
业内人士认为,中央机构改革将相关部门农田建设职责整合,列入农业农村部职能,新设农田建设管理司,履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等职责,将切实改变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农田建设。
当前,一些省份正通过创新思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监督管理。江苏省已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圩区、丘陵等不同类型项目区亩均投资标准,同时出台政策吸引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建设;正在发展典型沙漠绿洲农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确定平均投入工程费用2000元/亩开展农田建设,并积极探索与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合作,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甘肃省充分发挥基层主导作用,采取补改结合的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做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统一下达农田建设任务清单,推动从中央预算源头上对原有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设立农田建设专项,增强农田建设工作合力。积极指导各地加快理顺农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统一建设内容和要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将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创新思路,增加农民收入
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稻鳖共生”基地,远处是水稻,近处的池塘里养着甲鱼。
畜牧水产良种公司负责人王传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的水稻是优质常规品种赣晚籼38号,该品种水稻亩产200公斤,每公斤24元,效益是普通大米的3倍;生态甲鱼亩产75公斤,每公斤120元,每亩产值1.38万元,纯收益6000余元。
永修县农业局局长戴熙良介绍,在“稻鳖共生”模式下,甲鱼比人工喂养要长得好、产量高,稻谷也更绿色环保。因为甲鱼对水质非常敏感,稻田里不能打农药也不能施化肥,它们主要以稻田里的虫、草籽、螺蛳等为食,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提供养料,因其24小时不间断活动,干扰了害虫的繁殖,有效提升了水稻的品质。稻鳖共生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1+1=5”的效果,给农民带来了“一亩田,百斤鳖,千斤粮”的实在收益。
农民增收不仅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通过提高农田地力来实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介绍:“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地通过施用滤泥、生物有机肥和甘蔗叶回田,土壤质量明显提升。解决灌溉条件和土地平整后,推行甘蔗、菠萝等作物轮作,农场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从开发前的3.04%提高到开发后的3.47%,甘蔗每亩可节约成本100元,增产0.75吨以上,甘蔗含糖量提高1%,亩均增收350元以上,带动了运输、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也促进了糖业生产的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相连。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在强化农业功能拓展上闯出了新路,即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开发、乡村休闲体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五个结合”。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卿足平介绍,通过建设产业扶贫“四小工程”,即小庭院、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串点成片,增强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现在正完善乡村休闲步道、生态湿地、农耕文化等配套设施,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新型复合业态,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加大投入,高效灌溉运营
中科院数据显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节水节电可达24.3%和30.8%,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可减少13.8%和19.1%,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做到不浪费水源,是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者们面前的难题。
在永修县三角乡附近的再生稻田里,记者发现这里的灌溉水源充足,地面上却看不到水渠,三角乡副乡长熊斌介绍,这里通过PE管道输水,因为PE管使用的聚乙烯材料强度高、耐腐蚀、无毒、不会生锈,既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农机作业效率,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排放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还研发出蜂窝状混凝土预制板植草护坡新技术,还使用新型树脂材料闸门,实现了经济环保耐用。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三省而言,实现高效灌溉更加迫切。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连瑞看来,建设高标准农田配套灌溉设施应充分结合不同田区特点,努力做好配套。“我们因地制宜,对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农场的水田区,围绕已建成的大中型灌区进行田间工程配套,重点以田间斗、农级灌排渠道衬砌、渠系建筑物、农田路为主要建设内容;对于老水田改造以建设高标准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及水稻育秧基地、修整田块布局、扩大格田面积、配套田间灌排渠道及建筑物、油改电、修建晒场、库房、农田路和引进推广先进的插秧、移栽和收获机械为主要内容,建设标准化水田。对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农场和松嫩平原西部农场地下水尚有开发潜力和具备地下水的旱田区,主要以购置喷(滴)灌设备以及为灌溉服务的输变电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旱田节水灌溉。”李连瑞阐明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