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层干部的职责是做实事敢担当”(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李志龙(右)看望当地老干部。
资料照片
9月26日,在羌塘草原腹地的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的物玛湖旁,一年一度的“割草节”吸引了上百户牧民群众聚集于此。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汉族男子穿梭在载歌载舞的藏族群众中,用藏语与大家亲热交谈,他就是该乡党委书记李志龙。
把生态环保、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搞得红红火火
磁石乡地处西藏阿里地区最东端,平均海拔4700多米,面积835.8平方公里,共742户2756人。磁石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只有53公里,但记者的越野车走了近3个小时。“今年雨水多,水毁路段多。明年路修好后,我们格玛村62户211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就能吃上旅游饭脱贫了。”李志龙把记者带到西藏第三大湖泊——扎日南木措旁,请记者看看他们刚规划建设的旅游服务项目扎日南木措黑帐篷大本营。
“家里开了一家茶馆,生意还不错,再加上国家补贴,一年收入能有6万元左右,现在的生活很好。”在黑帐篷大本营门口,53岁的格玛村牧民白扎向我们介绍。记者发现,这个以农家乐形式吸引游客的地方,既干净又整洁,晚上还有当地原始郭庄“弹舞”表演等活动,能让游客深度体验牧区生活。
高寒偏远的磁石乡,近年来生态环保、旅游开发、脱贫攻坚等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阿里首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等荣誉。
“咱们磁石乡优势不明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李志龙说。经过深入调研,李志龙分类施策,引导刀青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鼓励尼龙村开发温泉旅游和紫绒山羊规模养殖,帮助加饶村壮大草原畜牧业……两年孵化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牧民能干会干的脱贫增收项目15个,使全乡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356户1023人减少到228户714人。
三年走遍全乡742户牧民家,形成五大本调研报告
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的李志龙,2003年退伍后考入西藏大学,2006年毕业时,他主动选择到阿里地区最偏远的措勤县乡村工作,如今他的爱人孩子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湖南老家,每年只能在春节假期团聚一次。
在措勤县工作十几年毫无怨言,这是李志龙最让同事和群众敬佩之处。2015年,李志龙从县直部门派到偏远的磁石乡担任乡党委书记,他挨户走访调研,3年来走遍了全乡742户牧民家,形成了厚厚五大本调研报告。不到一年,原本白净的小伙,变成了黝黑沧桑的糙汉子,看上去与当地牧民没多少差别了。
在磁石乡没日没夜地工作三年多,35岁的李志龙身患多种高原性疾病。他患有严重痛风,但他强忍病痛折磨走村串户。当地群众心疼地说,不用看脸、光看一瘸一拐走路的姿势就知道,那是李书记来了。妻子两度临产他都没能回去陪伴,甚至都没向组织提过这事儿……
“基层干部的职责是做实事敢担当。”李志龙说。
以前的磁石乡,几乎没有乡镇的样子,乡政府所在地没几户人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灯瞎火。为改变现状,李志龙四处奔波,争取到对口支援措勤县的国家电网公司800万元投资,对乡政府驻地及周边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工程,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乡里还定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清扫垃圾、美化家园活动,几年下来,到镇区生活的牧民多起来了。
扎实搞好乡村党建,让群众坚定跟党走
“李书记来了后,咱们乡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真是焕然一新。现在群众一有事就找村两委,相信我们的能力,坚定跟党走。”磁石乡干部卓玛说。
磁石乡有14个党支部251名党员。3年多来,李志龙认真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形成了党建统领全乡工作的大格局。突出党员先进性教育,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老党员送教上门”“百名村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和藏汉双语学习等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发凸显,党建工作,像磁石一样把广大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乡党委、村两委周围。
李志龙大力推动乡党委、政府办公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西藏自治区“约法十章”“九项要求”。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对乡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乡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职责进行明确和细化,并督导检查。
“我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以前以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足够了。李书记来后,村党支部的活动多了,对党员的要求也严了。他多次到村里来,耐心听我讲对村里发展的想法,要求在脱贫致富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格玛村牧民党员次旺石曲说,“在李书记鼓励下,我带领10余名贫困户成立了格玛村建筑施工队,今年都摘了穷帽子。”
今年磁石乡集体经济估计能有利润160余万元,其收益的60%用于贫困户713人分红。李志龙说,“今年,我们还将给乡里无劳动能力的群众发放定向性政策补助资金10余万元。预计还能让140户541人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