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安剑评重庆公交事件:我们需更多爱管闲事的人

原标题:在全社会弘扬见义勇为 我们需要更多“爱管闲事”的人

11月4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查明的第3天,中国长安网、长安剑向全社会发出了“化解戾气、拒绝冷漠、弘扬正气、从我做起”的倡议。

短短2天时间,参与人次将近5000万。随着这份倡议迅速在各个朋友圈里“霸屏”,全社会对见义勇为的广泛共识和热切呼唤逐渐突破传播圈层,引发了公众在网上网下的热烈讨论。

在讨论中,公众对见义勇为也存在着一些疑虑——如果当时在车上是自己,会不会主动出手?在危害全车人的行为正在发生时,能不能等等再看?如果自己出手制止,需不需要承担法律后果?

而凡此种种的疑虑,却在武汉的两辆公交车上给出了答案。

2018年9月19日,武汉555路公交车行驶途中,一男子忽然上前抢夺方向盘,司机刘玲莉临危不乱,将车刹停。

随后车上热心乘客也冲上前制止,一车20多位乘客的安全得以确保。

sdfd

2016年5月27日,武汉610路公交行驶在武汉长江二桥中部,一名女乘客忽然上前抢夺司机戚婷婷手中的方向盘,

这时坐在车厢后部座位上的乘客吴烨猛冲上前,死死抱住女乘客,并将其拖离驾驶室。

在当时,武汉的这两辆公交车上这些挺身而出的普通乘客,他们是否也有之前的那些疑虑,我们并不得而知,但我们很确定,正因为这些凡人英雄的果断出手,改写了有可能发生的悲剧结局。

有人说,自己不是不想见义勇为,而是不敢。或是担心自己不够强大、或是担心误伤他人而承担法律后果。

这些担心,武汉乘客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份范式。因为无论是积极上前劝阻,还是勇敢拦腰抱住,并不需要多强大的力量,仅仅只需要勇敢地站出来。

而关于见义勇为过程中伤了人怎么办、现行的法律能不能有效保护见义勇为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阮齐林教授这样告诉长安君——

一般来说,只要不超过合理限度,见义勇为的过程中伤了人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违法且不承担法律责任。

我国从立法上鼓励并保护民众见义勇为。除了在刑法上对“防卫过当”的认定设置高门槛,并规定了“特殊防卫”,在特定危险情境下的防卫致使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情形不负刑事责任。同时监控设施的完善,也为司法实务判断认定“见义勇为”的行为提供了有利保障。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在法律的支持下,在正义感的驱动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的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有人将重庆公交车坠江的悲剧归咎为同车乘客的冷眼旁观,并用“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来形容。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社会就是如此的冷漠吗?

当然不是!武汉公交乘客用路见不平的一声“怒吼”回击了这种担忧。有人说趋利避害是人性使然,但在即将发生的危险面前,总会有人站出来向不法行为说不!

虽然当前都市生活节奏快,民众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在自己身上,进而忽视周遭的事情,但并不代表内心没有帮助他人的意愿。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谢晓非教授这样告诉长安君——

见义勇为其实是一种本能,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危机情境下,时间紧迫时,人更倾向于选择救助别人而非独自逃离。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靠着守望相助才能延续至今,这种品质得以保留,也是“性本善”的表现。

冰凉的江底,能吞噬生命,激起的水花,能让人警醒,而每个人从心底生发的那份正气,终能成为温暖我们前行路上的风景。

要放大这种本能,需要进一步营造人人敢于见义勇为、勇于见义勇为的社会环境。不单要从小培养友爱互助的自觉意识,加强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和宣传,更要从法律上做好示范引导,杜绝“以违反规则来获益”的不良现象。真正把每一个社会细胞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共同孕育全社会的正气。

有人说,正是武汉人“爱管闲事”的精神,让城市更加安全。从另一方面说,“爱管闲事”意味着性格中的横平竖直,也是对善与恶最朴素最直接的认知。

当对违法行为的“看不惯”、对求助者的“放不下”、对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的“等不了”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每个人由心而发的冲动,热心与勇敢才不会成为这个社会的“稀缺产物”,才会成为扩散至整个社会的正向推动力。

相关阅读:
券商全方位发力主动管理 资管业务再起航 保护好公交司机,才能保护好一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