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孩子吃多了糖才会得龋齿?才不是,奶宝宝也要小心

原标题:孩子吃多了糖才会得龋齿?才不是,奶宝宝也要小心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根据北京市卫计委相关数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据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岁儿童患龋率由2005年的28.9%上升到了2015年的38.5%。

“越来越多的儿童都有龋齿,罪魁祸首肯定是那些糖和那些含糖的零食、饮料。”很多家长可能会这样想。

确实,吃糖及含糖的零食、饮料会致龋,因为这些甜食含有蔗糖,属于游离糖,具有较高的致龋性,容易被细菌利用产酸,使牙齿脱矿而产生龋齿。

但是呢,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喝奶粉或母乳的孩子,也有患龋的风险!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苗江霞解释,配方奶或母乳中含有的乳糖属于非游离糖,虽然致龋性低,但也有致龋性,也可以被细菌分解产酸导致龋齿,孩子牙齿萌出后,致龋细菌会逐渐附着在宝宝的牙面上,利用饮食中的糖产酸,因此一长牙就会面临患龋的危险。

患龋还和跟宝宝喝奶的频次密切相关,如果喂养次数多,细菌利用糖产酸就多,发生龋齿的危险就增加了。

另外,婴幼儿含着奶瓶/乳头入睡或者夜间喝奶时,由于睡眠时唾液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奶瓶中的内容物(牛奶、配方奶、果汁、糖水等)或母乳更容易残留在牙面上,被牙菌斑中的细菌利用产酸,导致龋齿。

要想让宝宝远离龋齿,专家建议,妈妈应在孩子乳牙萌出后规律喂养,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不要含着乳头或奶瓶睡觉,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护理,以避免或减少乳牙龋齿的发生。

新京报记者 王鹿 制图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张彦君

相关阅读:
《银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两部门联手同进乡村 送医送药、宣传"秸秆禁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