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各地偷运生猪事件频发,抗击非洲猪瘟已成长期战
中国的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形势严峻,各地偷运生猪事件频发,同时,虽跨省活猪运送被禁,但运输未被禁的生鲜冷藏猪肉也会传播病毒,而受限于检测人力、物力和能力,防控难度加大。
《财经》记者 马霖
中国的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形势严峻。尽管农业农村部已明令禁止跨省调运生猪,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地偷运生猪事件频发。检疫检测方面的不完善也使目前的防控措施无法完全控制疫情的传播。
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通报了六起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发生的违法违规典型事件,包括拒绝监督检查,不履行疫情报告义务,未检疫生猪引发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严禁生猪跨省的情况下非法购买、调运种猪、生猪等情况。
偷运生猪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一位北方猪农告诉《财经》记者,生猪主产区价格大跌,扑杀后的补贴不能完全弥补损失,一些地方监管也有空子钻,因此有猪农发现疫情后,并不主动申报,而是偷偷运输,快速卖给屠宰厂。“假设你是猪农,身家性命十万块钱,政府要是扑杀了,给你五万,你要卖到屠宰厂,八万,你是卖还是不卖?”他说。
自8月沈阳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中国多数省份先后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从疫情处置和疫源追踪情况看,经营者非法调运、出售发病生猪是造成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但活猪跨省禁运后非洲猪瘟仍然蔓延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生鲜冷藏猪肉也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虽然运输猪肉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危险性比运输活猪低,但因为生鲜冷藏猪肉(俗称“白条猪”)也会传播病毒,而考虑到保障供给,无法禁止跨省调运猪肉,因此猪肉的调运也是非洲猪瘟蔓延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活猪接触带病毒的活猪车、死猪车、碰过病猪的人员、带病毒的饲料和水、病猪粪便、唾液和带病毒的猪肉,都有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而一位大型养殖公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不仅活猪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冷鲜冷冻肉、分割肉、带猪肉的食品也会“感染”病毒,带病毒的白条猪会“污染”不带病毒的白条猪,这其中包括了通过泔水传播。
动物的“检疫”和“检测”不一样,“检疫”是用肉眼看是否有外伤、体表寄生虫、体表疾病(口蹄疫、身上发紫、脓包等)、隐形疾病(咳、喘)等;“检测”是取血液、肉等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酶标仪等检测病毒、细菌等。
受限于检测的人力、物力和能力,以及检测权未充分下放,各地对生猪基本只检疫,不检测,白条猪大多也没有检测,但相较于检疫,检测更能精准认定一头猪是否感染了猪瘟,有猪农认为,这一问题也是非洲猪瘟疫情蔓延的原因之一。
偷运生猪事件频发
农业农村部披露的六起事件发生在湖南桃源县、辽宁北镇、云南、山东、北京、吉林,其中发生在湖南省桃源县的事件最为严重。据披露,湖南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多次赴涉事公司下属养殖场进行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养殖场不予配合。后经采样检测,该公司下属三家养殖场生猪抽样检测结果呈非洲猪瘟阳性。而该公司所属部分养殖场在9月底已出现母猪连续死亡等异常现象,均未按规定向畜牧兽医部门申报,并将1441头母猪分别出售给该公司屠宰场和其他屠宰加工企业,部分生猪流入长沙某私屠滥宰点,造成屠宰场点环境样品和该公司生产的猪肉产品样品检出非洲猪瘟阳性。同时,该公司养殖场在未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情况下,向该公司所属的其他养殖场转场仔猪,造成其他养殖场检出非洲猪瘟阳性。
上述大型养殖企业人士表示,受制于人力,无法保证24小时全路段巡查,这样偷运生猪现象就无法得到彻底的控制。为抑制非洲猪瘟蔓延,生猪跨省被禁止后,各地畜牧部门派出人手,并雇当地村民在各乡镇村路口巡查,但因为人手有限,一些村民未能保证轮班24小时巡查,还是会有“漏网之鱼”。一位种猪培育公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一些猪农的态度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会在发现疫情后立刻宰杀猪肉就近卖掉,或偷偷运出。上述大型养殖公司人士表示,甚至会有猪农通过水路将北方猪肉销往福建和广东。
猪农的生计问题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软肋。西安鄠邑区清凉山猪场场主张巨亭告诉《财经》记者,由于禁止跨省调运,生猪主产区价格下降,低至3-4元/斤(毛猪),甚至更低,北方主产区一些猪农“赔得受不了“,而主销区则价格上涨,贵到8-9元/斤。他表示,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在全国不断蔓延,“养猪人压力非常大“,现在国家还在扑杀,尽管给了一些补贴,但还是无法弥补养猪的实际付出。
目前的补贴政策是不分公母、大小,每头猪补贴1200元,60%由国家财政出,40%由地区财政出,但是一头能繁母猪(产过一胎仔猪、能够继续正常繁殖的母猪)的成本要3000元以上,同时,上述大型养殖公司人士表示,有的地区有财政压力,不给猪农足额补贴。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检疫条例,目前国家实施动物检疫和疫情控制,主要依靠养殖户自行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因利益受损,一些猪农的疫情申报积极性受影响,他们选择偷偷贩卖而不申报。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和猪农谨慎观望,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在下滑。母猪被淘汰,但候补速度比较慢,全国母猪量在下降,2018年截至目前已下降了400万头;10月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数据显示,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5.9%。张巨亭说,目前跨省调猪被禁止,非疫区本省内可以进种猪和猪仔,猪农们看到存栏量下降,虽然怕明年价格上涨失去机会,但是因为担心现在进母猪和猪仔会冒染病风险,所以即使可以省内调运,进的人也不太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表示,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确使得一些猪农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地区间生猪、猪肉价格分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马上到年关了,很多养殖户也面临经济压力资金困难,但因目前防控非洲猪瘟形势严峻,因此在政策上难以放开活猪运输。“目前的大形势是防止疫情蔓延,如果政策放开,风险可能更高。”他说。
检疫检测存漏洞
多位采访对象对《财经》记者表示,由于鲜猪肉冻猪肉也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应该加强检测范围和力度,对包括鲜肉冻肉在内的白条猪也应检测。同时,猪农群体也认为,应该对生猪实施更细致的检疫检测,对病猪做无害化处理,让好猪进入流通渠道,不应一刀切地大面积扑杀生猪。但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员向《财经》记者反馈,受限于目前国家的动物检测人力和物力,无法做到大范围检测。
前述大型养殖公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按照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动物防疫要求,获得畜牧部门开具的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理应不携带非洲猪瘟病毒,但是因为只检疫没有检测,一些地方畜牧人员也不敢百分之百确定一头猪是否的确未携带病毒,因此不敢开检疫合格证明,对偷运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因为白条猪没有经过检测,是否携带病毒也是未知数。
王祖力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所有上市生猪都要经过检疫。“检疫有好几道关,养殖户出栏时有产地检疫,屠宰之前还有屠宰检疫,屠宰过程中有肉品检验,每个厂都有驻厂检验员,到市场上后还有市场管理部门进行检验,层层把关。”他表示,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进行了一次统一排查,但鉴于检测难度大、检测人力、基层畜牧管理力量有限,无法做到头头检测。政府工作的重点,是对疑似发病的猪场及时进行封锁和抽样检测。如果猪没有发病的话,也比较难实施检测,因为专门针对非洲猪瘟的快速检测试剂、手段都还没出来,其他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也很难做到快速检测,只能通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屠宰场肉品检验等检测手段来避免风险。
张巨亭表示,因为目前国家没有明确文件规定调运猪肉一定要检测,大部分省份不检测,也不敢在法律文件之外私自加检测环节。上述大型养殖公司人士认为,检测权下放力度还不够,应进一步下放检测权,开放至大学、研究机构、大企业、省级和市级疫控中心,保证每个猪场都可以做疫病抽检。他认为,从养殖场出来的猪做一遍抽检,在屠宰过程中再做一遍抽检,同时猪肉上市后,卫生部门也做一些抽查,那么非洲猪瘟疫情将会被大幅抑制,在严格的检疫检测之下,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处理病猪,放行好猪,避免形成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价格洼地和高地,维护猪农的利益。
南猪北养这一客观情况也产生了一些问题。2014年以来,因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南方省份经济更发达,同时人口密度大、水网密布,养殖易污染水系,北方人口密度小、水少土厚,又是粮食主产区,养殖成本低,农业部将南方一些地区划到“限制养猪区”,将北方粮多地多或粮多地多人少的地区化为“养猪发展区”,如将河南、山东等地划为“适度发展区”,将东北划为“大力发展区”,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养猪场大量迁往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
在南猪北养,南销区和北产区生猪、猪肉价格差异大,以及猪肉供应不均衡的情况下,在本月26日的一次农业农村部会议上,农业农村部提出“销区恢复产量”。目前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主销区消费价格比较高,外调需求也比较大,例如浙江以前一年产2100万头猪,但2018年产800-900万,需调入1000多万头。同时,北方比较冷,冬天猪场保温困难,对疫病控制不力。
但采访对象普遍认为,对于非洲猪瘟防控最重要的还是检疫检测。“如果调肉不检测,要控制住非洲猪瘟还是有很大问题。”张巨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