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澳前驻华大使:澳大利亚“中国恐慌产业”该歇歇了

原标题:澳前驻华大使:澳大利亚的“中国恐慌产业”该歇歇了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10月29日文章,原题:该是澳对华恐慌回归现实的时候了 1967年,澳时任总理爱德华·霍尔特在波特西海滩独自游泳时失踪且此后音信全无。随后各种说法此起彼伏,其中最怪异的说法莫过于霍尔特“可能已被一艘中国潜艇带走”。

当时的中国甚至没有一艘能够正常执行任务的潜艇,即便拥有,也无法开展如此长距离的巡航。假新闻的发明并非与特朗普有关,澳媒熟谙编造服务于更大目的的耸人听闻故事的套路。

上周,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詹姆斯·劳伦森教授发布了一份详尽且严谨的研究报告,对澳最新一轮“中国恐慌”现象进行寻根究底的分析。这份题为“有关声明站得住脚吗?澳大利亚谈中国”的报告对据说支持澳有关中国说法的“证据”进行了“法医式”的深入解剖,相关说法包括所谓“中国对澳政坛和大学施加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在澳华人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代理人”、“中国试图暗中破坏澳安全”等。经过仔细周密地审视有关证据,劳伦森教授得出结论:“在每起案例中,新闻标题和专家观点都与事实脱节,‘中国威胁’、‘中国焦虑’和‘中国恐慌’的论述已在澳无处不在。”

就使澳有关中国的言论回归事实而言,该研究是值得欢迎的尝试。在澳有关中国的讨论中,很久以来,夸夸其谈的智库学者、评论员、记者和政客都在制造环绕中国的恐惧氛围,但他们并未遭到切实质疑。不幸的是,此类行径已经扰乱澳民众与许多在澳华人群体之间的社群关系,并迫使潜在的中国投资者担心其在澳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是否依然受欢迎。

如今,曾因声称“澳大利亚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而将恐华情绪拉至“新下限”的前首相特恩布尔,及其最近的继任者莫里森都试图修复有关说法造成的损害。尽管承认澳在政治和社会组织、媒体等事务上与中国存在明显分歧,但他们也强调澳中两国在许多层面上存在共同利益,并寻求与中国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这些讲话已经引起“中国恐慌产业”的失望。尽管该研究院已做出宝贵贡献,但有可能遭到那些有意渲染“中国恐慌”情绪的群体含沙射影的攻击和鄙视。“中国恐慌”发生在许多西方民主国家,但这种情绪在澳比在其他地方更恶毒。这并非是中国对澳更咄咄逼人,虽然有些人自以为澳足够重要以至于被中国单拎出来区别对待。如果你相信一艘中国潜艇在51年前“偷走”一位澳总理,还有什么你不相信的呢?(作者是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丁雨晴译)

责任编辑:余鹏飞

相关阅读:
泰媒:中国政府部门的性别平等仍然遥不可期 重庆坠江公交车上或有一家4口 失联者亲属采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