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湾区科创提速 基础研究与产业合作亟需跟上

原标题:湾区科创提速 基础研究与产业合作亟需跟上

本报记者陈若萌深圳报道

导读

图灵奖得主、欧洲科学院院士JosephSifaki在会上发言中指出,中国正在从集成创新走向原始创新的路上,“目前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高校的研究与产业方面的创新似乎仍然没有很好地融合,不少高校科研人员还是把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发表论文而不是对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上,粤港澳大湾区如果想要真正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还需要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10月18-19日,在深圳召开的“引擎·引领”BATi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中国正在从集成创新走向原始创新的路上,粤港澳要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结合,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部分受访企业代表也指出,相比世界其它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间的联系并不算多,这使得企业和科研机构及高校的信息很不对称,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很低。

科创峰会同期,亿欧智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情况及企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制造业、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是具备优势基础的支柱性产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利用政策促进制度改革,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大湾区研发占GDP2.1%

报告显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意识到科研能力是提升生产力效率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将更多的经费投向新技术的研发。根据对上市企业年报数据梳理发现,从2013年起,粤港澳湾区上市公司研发支出逐年走高,2013年底总额800亿元,到2017年底则超过1900亿元,同期企业平均年研发投入增速也逐年加快。

此外,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4所世界TOP100高校;数字通信创新排名世界第二;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营商环境名列全国首位。而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曾评选出全球100个科创聚落,粤港澳大湾区入围2个,其中深圳—香港地区排名全球第2,超过排名第3的旧金山湾区(硅谷),仅次于东京湾区。

尽管如此,报告指出,跟世界其它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占GDP比重仍是最低的,仅为2.1%。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比重也偏低,抽样调研结果显示,高等教育人口占比仅为17.47%,与美国、日本的高等教育占人口比重超过40%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图灵奖得主、欧洲科学院院士JosephSifaki在会上发言中指出,中国正在从集成创新走向原始创新的路上,“目前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高校的研究与产业方面的创新似乎仍然没有很好地融合,不少高校科研人员还是把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发表论文而不是对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上,粤港澳大湾区如果想要真正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还需要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是从过去错位的功能向协同创新领先的生态系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18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过去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更多是发挥把外资引进到内地落地的作用,现在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身份也需要重新定位,要在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同时真正把粤港澳大湾区的研产融创互联互通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创生态体系。

亟需基础研究与产业结合

10月15日,国内轻量型工业机器人企业李群自动化宣布完成亿元级C轮融资。这是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领衔的团队孵化出来的又一家年轻的创新型企业,此前他就以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身份而广为人知。业内有人将之称为“泽湘现象”。

“‘香港孵化+广东产业化’是目前不少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落地的一个大趋势。”品图视觉科技有限公司CEO刘颖18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据介绍,其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和系统。该公司起源于香港,核心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来自香港,而后选择在深圳和东莞进行产业化落地。刘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较内地,香港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储备更丰富,科研资源也更好。

据介绍,目前品图视觉也与李泽湘所主导创办的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有密切合作,希望能让更多有核心技术的香港初创团队,能够在广东进行产业化落地。“目前我们也与广东工业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这方面有合作,希望能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师以及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人才。”刘颖表示。

目前,广东省政府也意识到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在政策端积极为粤港澳的科创发展铺路架桥。9月中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就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强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人才合作与交流方面,意见提出,建立粤港澳科研协作机制,支持广东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用港澳研究人才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粤港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粤港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建杰出青年人才培养基地,组建研究团队,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加速粤港澳青年人才培养等。据此意见,三地还将加强粤港澳项目及平台合作,联合港澳地区科研单位,组织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点支持粤港澳学者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鼓励港澳参与广东省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共同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在惠州高视科技公司董事长、技术总监姜涌博士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科创发展水平跟硅谷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有了政策的支持和目前人才的不断聚集,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从GDP层面看,大湾区已经超过硅谷了。但是要说高层次人才的占比,包括企业的技术含金量,还是远远低于那边的。硅谷已经成为了高科技湾区,但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还停留在生产的初级阶段,包括金融等等。但是这里潜力很大。此外,中国高校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层面还是有点脱节的,落地能力还是相对较差,我们作为企业也很希望能跟更多的高校合作,在提高校落地能力的同时也加快我们企业技术的迭代更新。”姜涌在18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关阅读:
月入2万有望再减税1000元家庭综合纳税为研究方向 跨国公司首次“突破”炼化上游 壳牌投资愿景落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