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脚步加快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尽快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抓这件事情,就抓住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出最早是在1975年,经济学家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在我国,较早出现在2006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其中把生产性服务业外延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早在2015年,江苏省政府就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41号),提出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
“双百工程”任务过半
上个月,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第三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第三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名单,江苏仙林生命科技创新园等23家集聚区及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入围。至此,共认定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56家、领军企业72家,至2020年完成的“双百工程”任务进度均已过半。
2016年6月29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出台《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百区提升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百企升级引领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从提高产业集聚度、优化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融合发展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到2020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5-6家,超500亿元的10-12家。在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重点服务产业领域和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和标准化等服务业细分领域和行业,培育领军企业100家左右。在生产性服务业前沿技术、高端产品和细分市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20-30家领军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或成为全国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龙头企业。
“双百工程”均经过各地(含省直)申报、形式核查、初步遴选、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社会公示等环节进行认定。去年,全省已有南京软件谷、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等多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今年,根据全省不同地区和行业发展实际,为兼顾地区均衡性和行业代表性,省发展改革委在第三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申报要求中,对营业收入规模要求等条件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各设区市申报业态模式创新、产业集聚度高、引领示范作用大,在全省同行中位于前列的集聚区。
“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采取地方培育、省级命名、分批认定、联动推进的方式实施。在遵守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优化财税支持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集团型物流企业总分机构实行增值税合并纳税,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不少企业已经达到或超过《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地处常州的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入库税收14亿元,成为该市首家入库税收超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
各地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2016年以来,全省各设区市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下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优势产业,充分体现省级产业政策意图。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四大服务业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7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4.3%左右,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常州市专题召开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围绕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等十个方面指导和推进建设。今年刚刚入选的地处武进区的常州绿色建筑产业示范区,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创新了绿色建筑从实业到实践,从实践到示范的发展路径。
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中,盐城大数据产业关注度排名全国第一。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也入选今年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全市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达3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8家,总数均居苏北第一。
全省各地还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意见,作为省级政策的补充和具体化,支持当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丹阳市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和扶持眼镜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快眼镜博物馆、眼视光设计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发布国内首个眼镜行业指数,支持丹阳眼镜城发展。
稳步推进任重道远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教授在首届中国服务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跟高端制造业配合的服务行业,为工业生产提供保障服务,与江苏未来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今年7月,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围绕重点打造的制造业集群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我省产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建设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推动全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如“行业龙头”“全国第一”尚不够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仍需强化等问题,8月中下旬起在全省陆续举行的构建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专题政策调研中,各地也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及跨界融合发展等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在专题政策调研座谈会上,13个设区市发改委分管领导紧扣调研提纲作交流发言,总结今年以来服务业运行情况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主要思路举措,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值得关注的情况变化。调研组还分别在南京、常州、徐州、扬州等地召开了企业座谈会,针对构建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精心挑选现代金融、现代供应链、高端研发、大数据服务等服务业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将会同各地及省有关部门,跟踪推进“双百工程”入围集聚区及企业开展行业示范、平台服务及升级引领工作。加强政策保障和支持,组织服务业集聚区和企业信息采集样本点建设,并组织综合评价,实行动态绩效管理。入围集聚区及企业要按要求定期填报重点经营指标、指标预测及创新发展情况,为全省生产性服务业运行分析和决策咨询提供第一手资料。
南京大学一位长期从事服务业研究的专家表示,江苏省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有产业基础,也囿于已有产业结构的限制,在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过程中仍需突出改革引领。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徐州市,就在发展中提出打造“333”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依托徐州经济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园区,有序推动服务业制造业双向融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集聚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