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锦鲤”泛滥:想引诱我不劳而获,没门!

原标题:“锦鲤”泛滥:想引诱我不劳而获,没门!|新京报微评

1.“锦鲤”泛滥:想引诱我不劳而获,没门

“寻找武大锦鲤”“杭州锦鲤”“深圳锦鲤”......自从“2018中国锦鲤”信小呆走红,各种各样的“锦鲤抽奖”层出不穷。放眼望去,朋友圈、订阅号里俨然成了“锦鲤池”,那一条条散发着欧气的各色锦鲤,翻腾着亮晶晶、金灿灿的身体向你招手,但你要小心了,锦鲤池中“水很深”。据媒体调查,近日刷屏的各种“锦鲤抽奖”大多是商家蹭热点式营销,借此吸粉;更有不法分子利用“假锦鲤”进行电信诈骗。

“微评:你心心念念吸欧气当锦鲤,却不过是骗子案板上的“鱼肉”;你梦想着走上人生巅峰,骗子脑海里却要把你“炸至两面金黄”。论蹭热点,还是骗子们会玩,小编都得甘拜下风。可再深的套路,到了操作阶段也不过是老三样:点击链接、填写信息、缴纳税费。记住,“不汇款”是我们的底线,一定要守好,不能破,心中默念:“我下半年还要交房租、我下半生还要工作”,就能一秒回到现实。”

2.家长看手机孩子掉站台:手机不背这口锅

10月16日15点35分,北京站1站台开往大连北的D37次列车旁,一名女性旅客带小孩前往乘车车厢,因看手机未注意周围,小孩越过安全线掉下站台。在北京站工作人员和列车乘务人员的帮助下,孩子被工作人员从车门下方抱出。除头部略有肿胀,幸无大碍。

“微评:如果要给这名妈妈打分,我想我最多给她59分——剩下的41分是怎么扣的,我想这位妈妈心里一定有数。

但你要说这事儿怪手机,那可真是欺负手机不会说话。手机屏幕虽小却有大天地,谁都爱瞄两眼,但滑动手机的手,却结结实实长在家长身上——手机不可能拿着主人的手在自己身上滑动。所以,该看手机还是该看孩子,全在妈妈自己。有点责任心的妈妈,就不会在这样的时刻盯着手机看。如果有一本书叫《一个妈妈的自我修养》,那里面一定要有:看孩子时,请把你的手机撂得远远的。”

3.小男孩在幼儿园亲小女孩,修养当自幼始

近日,一则“小男孩在幼儿园亲小女孩”的新闻引来围观。起因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来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发现一个小男孩拉着自己女儿,突然还亲了一口,小女孩妈妈找到男孩妈妈理论。可男孩的妈妈云淡风轻地说:没什么大惊小怪,他们这么小,还没有太多男女概念。

“微评:遇到类似问题,总有一种调调说,切莫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言下之意是,孩子很纯真,别把那些龌龊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自然,亲亲可能只是孩子想要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再无其他。可心理是一个层面,行为则是另一个层面。

猝不及防地亲女同学,这放在哪个年纪都不合时宜,也不该是一个有修养的小绅士所为,我们或许不必对小男孩严加苛责,却要提醒这个男孩的母亲:幼时疏于引导可能会给自己惹来更大的麻烦。”

4. 14岁女生遭同学殴打服药自杀,校园霸凌是把尖刀

据新京报报道,10月11日,云南宣威14岁女生刘某仙服药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据女生家属介绍,9月29日,该校两名八年级学生,看其走路不顺眼言语侮辱还殴打她,之后不愿去上学。女生服药后曾给父亲打电话哭诉“没脸面读书”。学校相关负责人证实,确有殴打一事,校方曾调解过,已“处理”这两名学生。

“微评: 刘某仙的悲剧再次提醒我们,以“息事宁人”的态度处理校园欺凌既不治标,也不治本,甚至遗患无穷。违法之事,终要靠法律来规训。尤其是引发如此严重后果的校园欺凌案件,必须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年纪小不是为所欲为的“护身符”。

那些曾经或正在受到欺凌的孩子们,请你们足够相信,相信作恶者不会永远得意;请你们足够勇敢,去倾诉、去报警、去寻求保护;请你们足够坚强,要好好生活,要亲眼看那些作恶者“自食恶果”。”

编辑:孟然 刘喆 校对:王心

相关阅读:
华大基因年内市值首次跌破200亿 一年来已蒸发800亿市值 总经理尹烨携高管已增持800万救市 央行官员: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增强 利率稳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