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孙伟:打破制约瓶颈 实现医养结合美好蓝图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孙伟:打破制约瓶颈 实现医养结合美好蓝图

孙伟代表:打破制约瓶颈,实现医养结合美好蓝图

“医养结合涉及每一个家庭,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可以依靠的新兴产业。”对于医养结合,全国人大代表孙伟态度坚决,给予厚望。

孙伟特别关注医养结合的推进,连续多年提出建议。孙伟列举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山东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了1400万,占总人口数13.99%,数量和比例同比分别增加89万人和0.81个百分点;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生活中,60%至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老龄化加速到来的同时,失能和半失能人口增速快,养老、护理、医疗需求叠加在一起。

“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孙伟说,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因此,通过医养结合精准发力,方能为一家老小解困。

目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老年人消耗的医疗费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慢性病放在医院治理,不仅患者心情不好,家属费工费力,费用支出高,而且医疗保险资金压力也大,在医院工作的孙伟代表对此有深切体会。医养结合模式可以把很大一部分不需要在医院长期治疗的患者放到外面,既有利于患者,也缓解了医院的压力。孙伟代表认为,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需要护理的失能老人或半失能老人,而是全体老年人。尤其是对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意义尤为重大。

“‘医’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养’则主要指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照护服务、心理服务、文化服务等。可以说,医养结合是破解养老难、看病难的有效路径,真正事关每一个家庭。”孙伟解释。

在医养结合方面,山东走到了前面。今年2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年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孙伟认为,医养结合对于需要中长期治疗的老年人来说,更多地意味着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结合,偏重于“医”;对于生活能够自理、治疗要求并不紧迫的老年人来说,医养结合则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偏重于“养”和“防”。医养结合的跨界整合需求和能力十分强大。

孙伟告诉记者,山东省目前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有2031家,其中内设医院的200家,内设诊所、卫生室的1000家,纳入医保定点的110家。2017年初《济南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公布数据,全市养老机构有167家(其中敬老院78家,老年公寓89家),社会养老床位数3.63万余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0.25张。

“目前现代化养老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孙伟说,这个盘子有多大,想想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增加速度就能知道。

“到2022年年底,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形成,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面覆盖。届时,在医养结合的带动下,医养健康将成为万亿级的支柱产业。”孙伟对未来医养结合的大力发展充满信心。

“新旧动能转换,是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革命性变革。”孙伟说,目前医养结合正在驶向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打破制约瓶颈,医养结合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阅读:
顺义:党建引领纪检监察事业发展 平谷:严查“车轮上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