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评: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双方都对中日关系正在重新步入正常轨道给予肯定。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考虑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的10月23日访华。中方表示已经向他发出访问邀请。
这是中日关系强劲回暖的又一明确信号。中日两国显然进入了一个积极改善、发展关系的周期,这个周期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其动能主要来自哪里,广受关注。
一般认为,中日关系此轮升温,特朗普政府“机关枪扫射式的”贸易战起了推动作用。中美之间的紧张已在超出经贸领域,日本则对美国可以长期靠得住失去了信心,双方都需要加快缓和关系,既弥补两国各自对美关系下行所造成的损失,又可以对华盛顿施压,增加自己面对美国时的筹码。
那么未来如果美国停止了对华贸易战呢,或者重新把加强美日同盟作为对日关系的主基调呢?这是否意味着中日关系将再度拉开加剧摩擦的帷幕,又要渐行渐远了呢?
我们希望美国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力不像上述分析所指的那样大。中日关系中确实能感受到美国因素的存在,但中日关系绝非美国亚洲政策的一颗卫星。事实上,中日关系2010年开始严重恶化,主要导火索都发生在两个国家之间。中日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开展合作的内在动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来自美国的牵制力相对弱化,这会是个大趋势。
中日曾有过长期共识: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这句话更能反映两国政界和知识界对双方关系的理性认识。过去这些年中日关系的曲折,进一步验证了这个道理,今日两国改善关系的愿望其实早就在酝酿了,国际上及双方内部种种事态的合力推着中日走向和解。
中日经贸关系及文化交流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但最近这些年的情况与中国改革开放早期已经有了一点落差。从日方的损失说,他们眼看着日企原有在中国的一些市场被韩企夺走了,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一部分被韩流取代。今天中国的市场比十年前大大扩充,但是中日贸易的增幅却小于这一扩充比例。
北京与东京不和,对两国外交的负面影响程度大大高于预期,不仅华盛顿可以两边打牌,其他一些国家也从中渔利。中日关系紧张传导到了两国在相当遥远地区的外交及经贸活动,两国角力留下的基本都是负资产,给双方都没有加正分。
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将对两国战略环境均带来积极正面的改善,而且它所形成的意义远高于因为触动美国而可能引发的那一点变量。因此如果北京和东京在战略上都是清醒的,就不会把中日关系当作调节对美关系的一个杠杆,把中美日当成所谓“大三角”,而把中日关系当成其中最无关紧要的一条边。
中日关系必须建立起独立的动能,不随着两国各自对美关系的变化而变。中日在两国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发展双方持久的友好合作关系,给这个关系建立一个稳定的框架,最符合两国长远利益。尽管两国或许存在其他选择,但这一选择显然最聪明,对两国利益的性价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