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党报专家网友评论汇总

原标题:“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事件始末 | 党报、专家、网友评论汇总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后,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离职的张小平以“影响中国登月进程的人”的身份被网友热议。这篇文章质疑掌握核心科技的研究员没能得到相关国企领导的重视,并称“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此后,官方回复否认了刷屏文章中的一些说法。根据张小平最新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应,风波后压力很大,肯定不能回原单位了。

张小平离职事件发展至今,几经转折。事件因何而起?为何能引起众多网友发声?背后又指向了哪些问题?

仲裁文件现身网络引发关注

《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中,引用了两张题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网络图片引发关注。

文中援引这份文件称,张小平曾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但该研究所直到他离职之后才发现,“没有他整个项目都瘫痪了”。

此后,这份文件被证实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的仲裁申请所用的文件。然而,这份理应是非公开的文件,是如何流传出去的?

微信公众号知微数据的文章称,9月21日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的“航天及新概念武器”出现的帖子《这个人的离职影响了国家项目进展?》,是目前网络上公开能追溯到的最早的信源。

2018年9月21日网友“细蓉云吞面”于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发帖,《这个人的离职影响了国家项目进展?》引发讨论。图片来源见水印。

同一天,另一个论坛也爆出了一篇热文。网友“米迦勒”于论坛“第三鼎盛-军事天地”发帖《算个背景介绍吧,有关张小平的职位问题和我所知道的航天研发岗位体系》,发帖人“米迦勒”自称“和这个行业有过不短时间的接触”,文章中爆出不少“行业内幕”,随后被广为流传的“70%是副主任设计师”之说也出自这里。

2018年9月21日网友“米迦勒”于论坛“第三鼎盛-军事天地”发帖《算个背景介绍吧,有关张小平的职位问题和我所知道的航天研发岗位体系》,提到了“现在人人都是副主任,基本占到了研制人员队伍的70%以上甚至更多”。图片来源见水印。

据“知微数据”称,22日,知乎上也出现了这一事件的踪影。一个在8月10日被一位匿名用户提出的问题“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在8月27日登上了热搜榜。9月22日某知乎网友回答该问题时表示,“中国载人登月的主动力系统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最关键技术岗位副主任设计师离职去了民营企业,直接卡住了项目。”并附上了两张公文图片。

图片来源见水印。

图片来源见水印。

随后,该回答被转载到微博并迅速扩散,同一天,《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也刷屏了。

院长回复:

张小平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

文章刷屏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吐槽、质疑、共鸣的声音皆有之。“年薪12万”的“基层研究员”却能影响中国登月,是真是假?离职背后是否有更多故事?文件的描述究竟是何用意?在诸多“解读”下,大家想像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两天后,官方回应姗姗现身。27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了相关情况说明。张小平原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据媒体报道,刘志让表示,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刘院长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研究院也会反思,采取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央媒评论:

什么比“留住张小平”更重要?

事态经过几次转折发展至今,网络上的观点也逐渐多元,更多人开始反思,为何这一事件能让网友这么关注?事件背后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留住下一个“张小平”?

人民日报:“影响中国载人登月”不真,引发了一次人才讨论的震动却不假

人民日报直接指出,公众对此事的关注,网友对此事的讨论,折射出选人用人上一些有着普遍性的关切。人民日报评论表示,理解损失一个张小平的焦虑,但更认可人才的自由流动,崇尚人才管理在制度框架之内进行。面对人才的自由流动,应该有一种制度化的、镇定自若的应对方式。否则,每有人离职就闹得满城风雨,那只能说明人才要素市场还太不健全。

经济日报评“张小平事件”:与其“萧何月下追韩信”,不如留人功夫在平时

经济日报的评论认为,正常的人才流动不等于流失,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张小平们也有选择的自由。但对于一个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如果屡屡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就需要反思,检讨用人体制机制上出了什么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努力把年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留住更多的张小平们。对比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更加多样,企业留人用人的工作也需要更加细致。否则当情怀遇上房贷,真不好说先碎的是哪一个。

网友:

国企人才何时才能被“合理估值”?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不少网友对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失表示惋惜,也有网友认为,人才的正常流动应该理解。

许多网友表示,应该反思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窥一斑见全豹。张小平离职事件之所以能引起如此激烈的讨论,正是因为一开始网络上对于张小平“年薪12万”、待遇职级不高、能力强却不受重视等表述切中了网友内心的痛点,或者印证了大家对于国企“效率不高”、“机制僵化”的印象。

对此,国企改革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接受搜狐国富智库采访时表示,张小平事件虽有夸张成分,但国有企业高科技人才的流失不是个别现象,而直接原因是薪酬待遇问题。周放生还强调,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不是实物,而是人才,人才的流失是国有资产最大的流失。因此,他建议将员工的考核权下放给企业,由企业来管理发放员工的薪酬。“员工的薪酬考核应该由管理层决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挂钩。”

责任编辑:余鹏飞

相关阅读:
广东中山国土局原局长何权昌潜逃境外3年多后自首 南京律协:律师出庭不穿律师袍被投诉将受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