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莞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召开 广纳各方智慧汇聚发展动力

原标题:东莞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召开 广纳各方智慧汇聚发展动力

▲梁维东向王一鸣颁发东莞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聘书(本文图片均由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昨日,2018年东莞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座谈会举行。图为会场

东莞时间网讯 (首席记者 张安定 记者 李金健)昨日上午,2018年东莞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召开。座谈会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东莞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研究员王一鸣等顾问委员和嘉宾为东莞发展建言献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主持座谈会。市领导张科、白涛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市领导为东莞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据介绍,东莞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在东莞市长经济顾问专题咨询会基础上发展而来,有顾问委员15人,企业委员10人,专家委员10人,均为相关领域精英翘楚。与会顾问委员和嘉宾从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建设金融强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发挥大科学装置作用、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作了主题发言,企业委员参与交流互动,共同为东莞做好新时代改革发展工作建言献策。

图为大合影

“令人感动,收获满满。”梁维东对大家立足各自专业领域,为东莞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给了东莞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东莞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格局变迁“窗口期”,将努力推动“四个根本性提升”、实现“八大新突破”,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需要充分发挥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的作用,将各方的智慧、经验和力量汇聚成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梁维东说,大家的真知灼见,坚定了东莞全力以赴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充分发挥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智囊作用,充分发挥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桥梁作用,帮助东莞进一步缩小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城市之间的差距,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平台,优化先进制造业中心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梁维东表示,座谈会的召开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委员们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参与到东莞今后高质量发展中来,并将所贡献的智慧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东莞发展。市委、市政府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位委员发挥更大作用,尽最大可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家共同努力,为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家建言

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接受东莞日报记者采访,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东莞高质量发展

发挥制造业优势构筑大湾区创新高地

历时3小时的座谈会,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聚焦主题,开门见山、分享观点,提出真知灼见。座谈会后,四位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东莞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从世界工厂向技术创新发源地转变

王一鸣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东莞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对内转入高质量发展,对外要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数量追赶时代,东莞是标兵,在高质量时代,如何继续保持领先?要认真思考五大发展内涵的转变:一是要在中低端产业外移压力增大下向加快培育中高端产业转变,二是要从世界工厂向技术创新的发源地转变,三是要从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变,四是要从过去的制造业的开放合作向全方位的开放合作转变,五是要从经济领先向全面发展转变。

在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方面,王一鸣认为,不光是制造业的开放合作,还要在制度开放上有所创新。比如,以中子科学城为依托,建立一个知识创新特区。在特区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比如绿卡申报,税率优惠等,把国际上的科学家吸引过来。因此推而广之,在包括研发、教育等领域形成开放合作的新优势。

王一鸣认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如何实现“深度融合”是最大挑战。东莞要深入研究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思考如何继续保持区位优势。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上,香港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若利用好东莞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可以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同时,大湾区打造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东莞可以利用香港的设计、市场敏锐度,加入到产业链中。在共建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核心圈,东莞虽然没有进入核心城市,但东莞有足够的金融资源,可以借鉴前店后厂模式,承接金融核心圈的后台服务。此外,大湾区要建设优质生活圈,东莞要利用交通优势,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吸引港人来莞创新创业。

广东省金融智库联合会理事长、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鲁云: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

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李鲁云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一流湾区的差距主要不在经济体量上,而在科技上。研究表明,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拥有以国际高水平的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形成区域科学中心;而粤港澳大湾区“9+2”的城市群中,唯东莞拥有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并在建设中子科学城,是国际科技创新研发应用的首选地和重要平台。因此,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非东莞莫属。

李鲁云认为,中子科学城专业性强且定位太局限,应把原规划的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上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打造“中国硅谷”,到2035年建设成大科学装置集聚、原始创新策源、科研机构云集、一流高校汇聚、优秀科学家荟萃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李鲁云建议,东莞要依托散裂中子源,做好互动合作:一是加快推进中子科学城现有大科学装置、材料实验室和前沿学科建设,与松山湖科技园、滨海湾新区互动合作,争取南方光源等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东莞落户。二是加强莞深港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和原始创新的互动合作,协同建设大湾区科学中心,建设粤港澳交叉科学研究平台和联合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三是推动珠三角城市大科学装置和科技创新要素互动合作,形成建设大湾区科学中心的合力。

国务院参事汤敏:

从“招商引资”到“搭台引智”

汤敏认为,东莞应着眼未来,抓住科技趋势和互补性这两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继续抓紧“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加进“搭台引智”的新模式,逐渐形成“投0-1,做1-N”,“资本走出去,技术引进来”的新招商思路。

汤敏说,东莞背靠巨大的国内市场、辐射广阔的国际市场,拥有开放性大规模制造能力,产业链配套完善、制造成本优势依然存在,资本实力雄厚等五方面的制造业优势。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中,东莞如何扬长避短,抓住制造业的新机遇呢?

汤敏认为,东莞的优势在于制造业,但是东莞的制造业也存在档次不高、一般性的制造业居多等问题。东莞要想发挥好制造业的优势,应该要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东莞在1—N这个环节做得很好,大学教授的想法只完成了创新中0—0.1的部分,0.1—1的部分其实非常重要,是根本。所以建议东莞要投0.1—1,做1—N。

对于新的制造业角色定位,汤敏认为东莞要用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与高科技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对接,接入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系统,发挥协同作用。将焦点集中于做最能创造财富的“1-N”环节。

在招商融资平台建设方面,汤敏建议东莞采取金融创新举措,将民间资本释放出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东莞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使科技与金融结合,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双翼”。同时,让东莞资金留在东莞,使其不至于流入创新能力更强的广州、深圳等地。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占领科技创新高地

赵淦森认为,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在经济体量、产业门类、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方面,均有良好的优势,应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凝智聚力打造全球大数据硅谷,占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产业分工和科技创新布局的高地。

赵淦森说,东莞的制造业以传统制造为主,对人力依赖过高,生产效率优先、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要素,导致传统制造的成本越来越高,整体竞争力越来越低。产业数字化可以对传统制造进行升级改造,形成柔性制造、定制生产、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能力,支撑制造业在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生产能力、生产容量和生产柔性等方面做出提升。

数据相关业务的产业化,特别是依托互联网的相关产业,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创、众包、众筹等新模式,新零售、新电商、新物流等商业模式等不断涌现。珠江三角洲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别是东莞,理应对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有探索和创新的习惯。

相关阅读:
省委书记连续两天就一事开会 因为又拿个“第一” 长春经济增速突出 听听市委书记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