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大选前操弄“中国周”,美国国会究竟想卖什么药?

【文/观察者网熊超然】在结束长达六周的夏季休会期后,美国国会于当地时间9月9日复会。在今年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之前仅剩三周会期之时,面对“政府关门”等迫在眉睫的国内难题,国会众议院竟仍挤出一周时间安排了所谓的“中国周”。

从各项法案的内容来看,“中国周”堪称“反华周”,美国国会将于本周密集表决多项与中国有关的法案,涵盖涉港、涉台、生物科技、电动汽车、无人机、农业等诸多领域。《华盛顿邮报》认为,美国将中国视为其最大地缘政治对手,这些被炒作渲染成“可确保美国赢得竞争的法案”,反映出了美国国会需要采取行动对抗中国的强烈共识。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认为,这些涉华法案在美国国会政治中属于“跨党派共识”范畴,这根源于美国朝野已经完成的对华政策认知转型,诸如法案中出现涉港、涉台问题,打“香港牌”、“台湾牌”是美国对华新冷战与战略、地缘遏制政策的重要抓手。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指出,近期沙利文访华已表明拜登政府在执政尾声阶段希望管控中美双边关系,以“稳”字当头。然而,此时美国国会密集讨论涉华法案,是想在大选日益临近之际“杯葛”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同时也是共和党试图在外交层面阻击民主党候选人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国会意图与拜登政府争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权,双方乃至两党之间围绕对华政策的竞争同样日趋激烈。

大选前操弄“中国周”,美国国会究竟想卖什么药?

美国国会外景图美联社

这些涉华法案,是美国“跨党派共识”

香港《南华早报》9月8日报道指出,由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本周计划提出28项提及或重点关注与中国竞争的法案。美媒则指出,这些内容横跨涉港、涉台、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无人机、电动车电池制造和外国人购买美国农地等多个领域,不过更多聚焦在有关中美科技领域的竞争,这些法案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有:

推动立法措施关闭香港经贸办:要求美国国务卿审查香港特区在美国的三个经济贸易办事处,声称如果确定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就应该将其关闭。

协助台湾对抗中国大陆:如果美国认定中国大陆对台湾构成“威胁”,将对大陆相关人员的金融活动进行额外的报告和限制。

紧盯中国生物技术:计划禁止美国联邦机构与五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及其客户签订合同,该法案还提出设立一个跨机构的程序来审查其他有关公司。

禁止中国大疆无人机:试图通过立法,限制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在美国的运营,以所谓“数据安全”为由,要求将其产品从美国通信网络中移除。

限制购买美国农地:美国将收紧措施限制外国人购买美国农地,这项法案直接提到中国、朝鲜、俄罗斯和伊朗。

报道称,“中国周”是美国国会两院为应对所谓“北京带来的国家和经济安全威胁”而做出的众多努力之一。距离美国大选仅剩两个月的时间,“中国周”被视为美国在缺乏政治安全基础的情况下,推动团结共和党人的一种尝试。

“中国周”的大部分法案由共和党主导,但获得了两党的支持,这些法案将被加速审议,需要三分之二多数票就能通过。通过的法案还必须获得参议院批准,才能送交美国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也指出,这些涉华法案在美国国会政治中属于“跨党派共识”范畴,这根源于美国朝野已经完成的对华政策认知转型,即把中国设定为“主要对手”与“战略竞争者”,宣扬对华“脱钩断链”与“去风险化”。这些涉华法案中有些法案本身就是两党共同提出和推动的,因此法案通过的概率是较高的,对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损害是可预期及客观存在的。

田飞龙举例称,“香港牌”、“台湾牌”是美国对华新冷战与战略、地缘遏制政策的重要抓手,故此次批量涉华法案中出现涉港、涉台法案并不奇怪。其中,“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是2023年就开始推动的制裁香港的新法案,而“台湾冲突阻遏法”则是美国更加深度介入台湾问题及阻止中国完全统一的新涉台法案,是“台独”分裂势力与美国干预势力进一步深度勾结、以武拒统的体现。

大选前操弄“中国周”,美国国会究竟想卖什么药?

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左)和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史蒂夫·斯卡利斯视觉中国

美国国会“杯葛”拜登,更想争夺这项主导权

“在华盛顿,要想做成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在中国或国家安全的框架下。”刚卸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总裁(负责政府事务)的罗里·墨菲(RoryMurphy)说。他补充道:“对中国过于强硬不会产生任何政治后果。”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Rubio)就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一篇标题耸动的署名文章——“北京开始摧毁美国经济霸权,正接近目标”。文章炒作渲染称,美国决策者不能对面前最大、最先进的对手傲慢自满,为防止中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完全超越美国,美国两党必须制定自己的产业政策。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称,在今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美国国会只剩下三周的工作时间。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Scalise)表示:“我们希望把所有活动合并到一周内,这样大家就能真正专注于一件事,即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中国构成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月底,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刚刚完成其任内首次访华行程,此访被认为是在大选前寻求对华风险管控。

大选前操弄“中国周”,美国国会究竟想卖什么药?

8月29日,北京,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新闻发布会。澎湃影像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指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现在重点强调一个“稳”字,在其执政即将进入尾声时,希望确立一个基于竞争和接触从而达成中美稳定的总基调,但这样的对华政策逻辑,不仅受到共和党人的抵制,也受到国会强有力的抵制。

“自冷战后,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一直是相当保守,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地方性和泛安全化特征。”他认为,美国国会在夏休后第一周就开启“中国周”,实际上有关于大选的考量,意在外交层面阻击民主党候选人,也表明在国会的共和党势力愈发强盛之际,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中,不管是沙利文近期访华,还是“竞争为主,加强接触,从而总体稳定”的基调,都遭到了国会的“杯葛”。

更重要的是,在李海东看来,此时密集炒作涉华议案,是国会意图争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权。与目前白宫方面所谓的“竞争、接触、合作”相比,“竞争、对抗、冲突”是国会的对华政策思维,虽然两条路线都有“竞争”,但散发出去却是沿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因此,美国国会试图在中美关系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时,“定调”美国接下来数年对华政策总体方向——即迈向对抗冲突。

斗争态势不会改变,唯有“三原则”确保行稳致远

对于美国国会种种举动,李海东认为,这些法案指向“对抗”,显然背离了中美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现实,也不合乎对于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普遍期待,国会在美国对华政策中越来越扮演了一个极具破坏性的角色。

围绕对华政策的路线问题,国会或共和党人以及拜登政府或民主党人的内部竞争也相当激烈。李海东说:“沙利文近期访华的两大目标,一是搭建交流沟通的管道,二是管控双边的关系,核心是使得日趋激烈的中美竞争不失控,但美国国会显然是想将这场竞争拉向一个人们都无法预料的轨道上去,这增加了高度的不确定性,既对中美没有好处,也是国际社会不愿意看到的。”

沙利文8月底访华央视新闻图

沙利文8月底访华央视新闻图

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数据,自2023年1月展开议期以来,本届美国国会(第118届)已提出约700项与中国有关的立法,但绝大多数都未能通过,仅有78项法案成为法律。

《南华早报》称,“中国周”有关法案的投票日程尚不清楚,是否所有法案都将在本周内进行表决还有待观察。不过,即使这些法案本周没有获得通过,也可能存在其他选择。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外交政策分析师扎克·库珀(ZackCooper)认为,一些议题可能会被纳入《国防授权法案》这一每年必须通过的法案。

田飞龙强调,这一涉华立法新动态进一步显示出,无论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如何,无论中美任何层次的政治会晤成果如何,中美长期新冷战及美国对华持续制裁打压的斗争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坚持自身发展道路、政治体制与涉外法治建设方向的基本立场与反制策略不会改变。

他同时提醒,不能单纯地以选举政治的周期性和工具性来看待这些涉华法案,必须立足美国对华新冷战及制裁法律体系建构的战略共识、制度取向与长期斗争的动态演变来观察、定位、评判和反制。

李海东则表示,美国国会在“中国周”拿出来讨论的法案,其中究竟有多少能够真正落地通过成法,仍有待观察。再加上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对于包括美国国内涉及中国在内的广泛外交议题,中方通常首先会“静观其变”,不会一味随着美方极端的对华动作走,会有自己的“战略定力”。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按照元首确定下来的三原则,来制定、规划和实施相关政策,一是相互尊重,二是和平共处,三是合作共赢,以此来确保中美关系行稳致远。”李海东表示。

此前,美国众议院议长、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籍人迈克·约翰逊(MikeJohnson)今年7月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一场活动上,曾预告将推动多项针对中国的立法。他当时声称中国构成了“全球和平的最大威胁”,“国会必须集中精力用我们掌握的一切手段对抗中国。”

视频截图哈德逊研究所官网

视频截图哈德逊研究所官网

对于美国众议长约翰逊今年7月的涉华言论,以及众议院在年底前推进一揽子涉华法案的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今年7月曾回应,美方的言论罔顾事实,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实质上是为转移国内矛盾、加大对华遏制打压寻找借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林剑表示,我们要求美方摒弃零和博弈执念,停止采取损害中国利益的言行。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责任编辑:崔理斯

相关阅读:
以军公布初步调查结果:约旦河西岸被打死的外国公民可能死于误杀 海拔4300多米炮兵分队实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