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瑞典向美军开放基地难获“安全保障”

原标题:瑞典向美军开放基地难获“安全保障”

不久前,瑞典议会批准了去年12月同美国签署的一项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军使用瑞典全境17个军事基地、军用机场和地面部队驻地。根据协议,美军可在这些地方部署军事人员和物资并进行演习。在俄乌冲突持续延宕的背景下,瑞典急于加强同美国的军事合作,以期从中获得某种“安全保障”,但只会让其离安全越来越远。

“这一协议明确了美军事人员不受瑞典法律的约束,意味着美军可‘不受阻碍’地在瑞典境内开展相关军事行动。”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表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瑞典方面对所谓来自俄罗斯的安全威胁认知不断上升,持续深化同美国的双边军事合作,向美国开放其境内所有军事基地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瑞典还谋求与美国主导下的北约进行军事框架整合,加速融入北约作战体系。

除瑞典外,美国还与芬兰、丹麦签署了防务合作协议,三国共向美国开放多达35处军事基地。加之美国与挪威、冰岛此前已签署类似防务协议,美军在北欧地区的军事存在将进一步加强,未来前出北极地区也将更为便捷。

“同北欧其他国家相比,瑞典目前采取的军事政策显得更为激进。”崔洪建认为,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与北约的军事整合前景决定的。从地理位置上看,瑞典不像芬兰那样和俄罗斯有漫长的共同边境线,在升级同美国的军事关系时,对俄罗斯的顾忌相对较少。但其所属哥得兰岛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从这里可以控制波罗的海的海上航线,包括通往芬兰湾以及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通道。另外,瑞典军工产业的本土化水平较高,对自身军事实力的信心也就更强。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瑞典近期政策转向的内在逻辑。

“从美国的角度看,其近来和北欧国家纷纷签署系列双边防务协议,意在利用乌克兰危机打造并加强所谓的北约北翼。”崔洪建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北约重点从波罗的海三国到中东欧国家一线来对俄进行地缘围堵施压。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特别是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后,北约北翼成为美国和北约对俄进行前沿威慑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北欧国家提出要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可能继续延伸到北欧地区甚至北极地区。同时,俄乌冲突的走向,也会对北约北翼的成型以及扩张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北约的北扩,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签署法令,批准重设莫斯科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增强俄西北部军事力量。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将在这两个军区部署武器装备,以应对瑞典、芬兰加入北约后对俄安全构成的威胁。

在崔洪建看来,俄罗斯接下来的军事回应,或将主要集中在与北约北翼国家接壤的地区以及波罗的海,采取一些针锋相对的动作,包括部署战术核武器和“伊斯坎德尔”导弹、举行军事演习、试验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等。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对抗战线不断延长、对抗烈度持续走高,将对整个欧洲地区的安全局势产生长期的消极影响。(解放军报记者孙琦)

印度军方计划采购156架轻型武装直升机 美媒:巴基斯坦开展全方位新反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