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在戚继光舰上聆听大连舰艇学院大四学员的海上实习故事

原标题:在戚继光舰上聆听大连舰艇学院大四学员的海上实习故事

风速逼近15米/秒,海浪高过4米。

大风浪航行从黎明开始。83舰编队戚继光舰的驾驶室内,值更人员紧张地守在战位上。此时的窗外,波涛汹涌。

青春,天生就属于大风大浪。对于跟随编队出航的大连舰艇学院大四学员来说,这种海况,在广袤的大洋上几乎每天都存在。

这既是对这群年轻人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成长的历练。如今,这批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孔,正踏浪前行、驶向深蓝。

实习学员正在进行海图作业。花张旭摄

实习学员正在进行海图作业。花张旭摄

正在执行远海远域实习任务的戚继光舰在海上航行。徐军帅摄

正在执行远海远域实习任务的戚继光舰在海上航行。徐军帅摄

“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深夜,望着星空,学员张均铭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连续两次在陆标定位作业这一课目上栽了跟头。

“这是检验书本所学知识的最好机会。”作为常年专业排名前五的尖子学员,出发前,张均铭对这次航海之旅充满期待。

“我舰遭‘敌’电子干扰,无法接收卫星信号,开始陆标定位作业。”信心满满走上考场,没想到,剧烈晃动的船身却给张均铭狠狠地“上了一课”。

强烈的失重感,让人站立都困难,随之带来的是眩晕、反胃。最终,张均铭因画出方位线的时间过长,影响了作业精度。

晚上回到宿舍,张均铭总结反思,打算在第二天的考核中“一雪前耻”。自认为不会在曾经跌倒的地方再次跌倒的他,却因恶劣的气象环境又栽了跟头,结果比上一次还狼狈。

海面上风起浪涌,伴随着连绵的小雨,能见度极低。“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望着远处影影绰绰的小岛,张均铭感觉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可能精准找到目标并测绘出舰船所在位置。

方位仪、六分仪轮番上阵,“先难后易”“先慢后快”的口诀涌上心头。只见方寸之间的海图上,两个物标延伸出的两条方位线,交汇在一点。经过一番操作,张均铭勉强得出结果,可是与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的舰位相比时,仍然因为误差过大,被判不合格。

不仅是陆标定位作业这一个课目,不少课目都让学员们感到不适应。海图标绘作业中,有的学员的认知还没有切换到南半球;海水性质测算中,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可能每间隔几海里,水色就呈现完全不同的颜色……这样的变化,让不少学员在操作实践时不是“慢半拍”,就是“有瑕疵”。

一些学员感到不服气,觉得是恶劣的天气影响了发挥,导致成绩出现断崖式下跌。

“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教员说,同样一个课目,放在校园里、陆地上大家的成绩都不错,可到了波涛汹涌的海上,不少学员的成绩打了折扣。

“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论结合实际不够紧密。”那天晚上,躺在摇晃的床铺上,张均铭开始重新丈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他在心里默默定下一个目标:将每一个课目从理论层面掌握到极致,抓住每一次实装训练的机会,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此后几天,张均铭一有空闲时间就向教员请教观测量算的技巧。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根本不存在什么“独门绝技”。渐渐地,张均铭悟出了其中的门道:海上情况瞬息万变,只有在不同的海况中反复练习,才能无限逼近那个最精确的数值。

又是一次陆标定位作业,张均铭拿起测量仪器进行观测量算,经过快速作业,答案跃然纸上。教员判定:成绩优秀,误差极小。

“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总会有段距离,凭借自己的努力走过这段路,是我在这段旅程中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迎着海风,张均铭张开双臂拥抱大海。

“走上战位,才能真正理解‘学为战’的内核”

舷窗外,大海汹涌地咆哮着,白色的浪花连成片,海况达到5级。

舷窗内,学员王勇超强忍晕船的恶心感,确定着舰艇位置。第一次担任值更任务就遇到大风浪航行,王勇超的嘴唇已微微有些泛白。

值更期间,王勇超需要掌握碍航物、风力、海流、水深、能见度等所有可能影响航行安全的信息,随时准备好应对突发情况。窗外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所有的作业,都不再是课堂上教员的“出题发难”,而是来自真实战位的考验。

忽然,雷达通报右前方出现一艘对遇货船高速驶来。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两船间距不断缩短。此时,王勇超的大脑竟一时出现“短路”。迟疑之间,一旁副舰长锐利的目光一下子让他警醒过来,迅速下达指令“调整航向”!

港岸操演时失误,仅仅是训练成绩受影响。在实际航行中如果有半点闪失,可能会影响整艘舰艇的安全。走下更位,王勇超对自己刚才的应急反应进行了复盘反思。

“值更是对学员课堂所学知识的再次检验,在这种近似实战的检验中,学员们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能力短板。”编队指挥员介绍,此次航行,他们将学员区分不同专业,分为三个“更次”,由学员上手操舰,完全模拟学员未来的岗位、战位,舰员只在一旁提供指导和帮助。

“走上战位,才能真正理解‘学为战’的内核。”学员田琪说。

驾驶室内,第一次担任见习值更官,田琪就赶上了狭水道航行。狭窄的航道里弥漫着大雾,不仅有其他舰船通过,还潜藏着诸多暗礁和碍航物。刚刚上更,田琪心里暗暗有些打怵。

“向左5度!”即将经过一处碍航物时,田琪正准备下达修正航线的口令,却被一旁的指挥员叫停。

原来,田琪没有将当时的风流及能见度情况考虑在内,导致舰艇实际转向角度并不能达到较好规避碍航物的效果。

“风浪、暗流、潮涌,随时影响着航向把定,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都学过。只不过真正走上战位,面对复杂的海况,很容易顾此失彼。”摔了个跟头,捡了个明白。为了尽快独立走上战位,田琪一有机会就往驾驶室跑,向航海长请教航行定位方法,熟悉各种海况下的作业。

2个航段下来,田琪已经能把压舵误差控制在1度以内,达到舰上成熟操舵舰员的水平。不仅如此,对于舰上的各个岗位,田琪也不再是“门外汉”。

“成为一名成熟的舰长,驾驶战舰逐梦深蓝是我的梦想,我会为了梦想不懈努力奋斗!”几天后,在一片航行条件复杂的海域中,田琪作为见习值更官顺利指挥舰艇通过,完成挑战。

“这些学员越来越像真正的舰员了。”返航时,学员们的进步让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学员王康欣顺利通过报务班组织的专业考核,成为能够独立值更的学员;学员宫旭江在复杂紧张的战斗海图作业中,已经由刚上舰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战斗航海作业……

“把每次出航当成打仗前的最后检验”

舰船的航迹,不仅伴随着复杂多变的海况,还有一段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航行至刘公岛附近海域时,教员王路才讲述起130年前那段令人屈辱的往事。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这片平静的海域,学员王伟臣心潮澎湃。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日本侵略者用坚船利炮,给中华民族刻下了甲午之殇。

刘公岛、中街山列岛、一江山岛……翻看戚继光舰的航经海域,有的是海战爆发地,有的是海上练兵场,也有一些特殊海洋环境。

对于此次海上实习的路线设置,编队领导给出这样的解释:走向海洋、拥抱深蓝,只有深刻体悟到大海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守土责任感、使命紧迫感,学员们才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无畏的精神随舰远航、一路成长。

“身体里的某个因子仿佛被唤醒了。”随着教育不断深入,王伟臣渐渐琢磨出海上实习与在学校里上课的最大区别——波涛汹涌的海上,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战场。

“出海实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员们锚定奋斗目标、练强打赢本领。”编队指挥员介绍,为了培塑学员们向战为战的意志品质,他们紧盯锤炼过硬本领展开教育,开展航行海域时政教育、“问道·求索·智胜”研战讲堂,引导学员练精手中武器,练硬战斗作风。

“大海上不只有美丽的风光,还有突如其来的‘风浪’,你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那次,面对一艘外籍舰船的跟踪监视,舰长把喊话任务交给了学员何阳。

“向跟监舰机喊话,是大家需要掌握的必修课,也是难得的练兵机会。一定要准确严谨,一定要自信大方,一定要底气十足。”外事组教员闫磊叮嘱道。

“闯过这道‘关’,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一定不在话下,相信自己!”舰长也在鼓励她。

作为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孩,何阳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学校里练习喊话时,酝酿了半天,却紧张到一个字也没有喊出来。

这一次,迎着凌厉的海风,她很快镇定下来。长舒一口气跨步上前,拿起话筒,她声音洪亮地用中英文反复切换喊道:

“这里是中国海军戚继光舰,请向右调整航向,与我保持安全距离……”

当被人问及变化背后的原因时,何阳回答得颇有底气:“我现在的喊话代表了中国海军,可不能给咱海军丢脸!”

“远海大洋上一次身临其境的感悟,胜过教科书上的千言万语。”这些经历,成了学员们宝贵的财富,也时刻提醒着他们,战争其实并不遥远。

航行途中,一次宣誓仪式让记者印象深刻。

在航经某海域时,戚继光舰的飞行甲板上,全舰学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庄严宣誓:“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宣誓过程中,所有学员的拳头都攥得紧紧的,大家向战为战的胆气和舍身为国的勇气仿佛在那一瞬间被激发出来。(单瑾纶解放军报记者宋子洵周舟)

【责任编辑:王金志】

到底购买多少架F-35?美国参众两院存在分歧 以色列总理住所被围!有示威者纵火,与警方爆发冲突后9人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