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右转”的欧洲,路在何方?

6月10日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拍摄的选举临时结果。图源:新华社

6月10日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拍摄的选举临时结果。图源:新华社

随着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落下帷幕,720个席位以及未来五年欧盟机构重要职务的归属得以明确。虽然欧洲议会本身在欧盟三大机构中的职责和权力相对较虚,但其竞选结果仍突出反映了欧盟政治生态的变化和民意走向。

从选举结果看,欧洲政坛延续多年的右倾态势仍在发酵,极右翼力量正在快速崛起。不仅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成功扭转近几次下行态势,被视作极右翼的两大党团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和身份与民主党团所获席位也比上届增加。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极右翼已占据1/5-1/4议席数。从国别来看,极右翼亦在欧洲实现广泛覆盖。极右政党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取得第一大党地位,在德国、荷兰、波兰、罗马尼亚取得第二大党地位。

对于极右翼政党及意识形态,学界并没有清晰定义。但媒体往往将其与“对欧盟某些领域主流政策唱反调”“具有右翼保守思想元素”相联系。从政策主张来看,舆论所归类的极右翼政党,普遍主张国家利益和主权高于欧盟规范、采取更强硬移民政策来保护“欧洲文明和安全”,这也是它们的政策最大公约数。但鉴于各国经济财政状况及地缘环境差异,欧洲各国极右政党在具体政策上仍存有较大的立场差异。一定程度上,“极右政党”是欧洲乃至西方主流舆论对右翼非传统政治力量打上的笼统标签。

从整体政治格局上看,欧洲此轮极右崛起并未动摇传统亲欧政党掌控局面、以“大联盟”持续把握欧盟机构运作及其重要职位的基本态势。但随着极右政党带来的选举竞争加剧,欧洲传统中右翼政党亦开始部分吸纳和借鉴相关政策举措,传统右翼向极右靠拢,给本就脆弱且嫌隙日增的传统政党联盟带来更大裂痕。再者,极右政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民众对于欧盟及各成员国一些现行政策的不满,特别是在欧洲经济与民生状况下行背景下,民众比起一些宏大叙事更加关注自身的“小生活”。随着新一届欧洲议会的组成,极右政党或将采取更加强硬和保守的立场,并通过与中右翼内部的保守派形成合流,成为欧盟部分政策领域“开倒车”的推手。

当然,极右政党在欧洲的壮大也并非毫无限制,选举政治的底层逻辑以及主流政党的抵制措施也将给其“野蛮生长”划定极限。一则,极右政党仍有“体制化”的可能性。随着极右政党逐渐在多国走上执政甚至主政的道路,其在野时的“口无遮拦”,势必将逐步转化为面对现实事务的“柴米油盐”。而极右政党为争取更多执政空间以及与主流政党合作的可能性,也将逐步实现其政策主张“去激进化”。二则,欧洲主流政党亦不断寻求反击极右政党的机会。在欧洲大多数国家,极右政党虽有机会赢下选举,但其组阁执政仍面临合作伙伴的掣肘。而如果极右政党被曝出某些极具争议性的言行,更会被主流舆论加以放大和利用。

欧洲极右翼崛起对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具体冲击,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极右政党和传统政党之间角力和竞合,将长期塑造和影响欧洲的政治生态。

撰文:董一凡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责任编辑:刘鹏林

相关阅读:
俄海军舰队结束对古巴访问,古巴国家主席曾参观核潜艇甲板 英伟达一纸公告引发市场关注:CEO黄仁勋时隔9个月再度减持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