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军吹嘘的“期货地狱”,我们该如何应对

原标题: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军吹嘘的“期货地狱”,我们该如何应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王世纯】

本周比较有意思的新闻,是美国印太司令帕帕罗宣称要在台海大搞“无人地狱”。

据《华盛顿邮报》6月11日的消息,在6月份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向《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提及所谓“如何在亚太地区军事对抗中国”,声称美军可以运用一系列能力,“把台湾海峡变成一个无人地狱”。

帕帕罗所谓的“地狱景象”,就是说如果解放军武力收复台湾,那么美国将部署数千艘无人潜艇和无人机,骚扰和反制越过台湾海峡的解放军战机、战舰,拖延解放军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全球动员”打下基础,然后美国在“全球盟友”的支援下对中国展开全面反攻,并取得战争的胜利——当然,言外之意还是没盟友不行。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

无论如何,香会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美国媒体现在才把这段对话作为“独家新闻”抖落出来,也是蛮有意思。作为一个素来以高精尖军事技术手段维系霸权主义的国家,其重要司令部的司令居然要用军队尚未服役甚至没有列入采购计划的“未来武器”威胁对手国家,这确实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这些尚未列入采购的无人武器起码不是美国的高超声速武器——至少这些武器的供应链和技术子系统都是高度成熟,不像高超声速武器那样处于大量技术尚未攻关定型成功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让美国有个盼头。

但出于料敌从宽的考虑,我们依旧应该高度关注美军的这种“盼头”。虽然近年来受高通胀环境和去工业化带来的工业管理体系崩塌影响,美国的军工产业产能下降,研发效率也变得缓慢,但我们不能低估一个军事工业产业链依然健全的对手的军事动员能力。

举例而言,素来被诟病为革新缓慢、官僚主义和理论创新不足的俄罗斯军事工业,在“特别军事行动”遭到挫折以后,迅速改善了自身生产能力,适应了基于无人机时代的信火一体战争。俄ZALA公司的产品-53“柳叶刀”型巡飞弹在2022年12月份才开始有了第一个可信的反炮兵攻击记录,但到2024年5月份的时候,俄军一个月已经能发布足足1000部柳叶刀攻击视频记录。而俄军对于“FPV穿越机”的运用也是起源于2023年4月份。与之相对的,北约因为傲慢,在制定“扎波罗热大反攻”时期甚至完全忽视了俄罗斯的无人机攻击能力,导致了这一战略性大反攻彻彻底底走向失败。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事关国家前程,因此对敌人潜在军事实力上的“料敌从宽”也是应该的。

何况,美军惦记“无人艇海”的“分布式”打击战术有些时日了。美军对于无人系统的追求,起源于2015年美军“重返亚太”时期。面对解放军新锐的反介入打击体系,美军发现他们需要放弃传统的依托核心军舰/基地资产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方式,转向一种生存性更好的作战方式上。

2015年,美国海军水面部队提出“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尽管彼时“分布式杀伤”的概念还很模糊,但美军当时认为,水面部队必须一方面建立起防区外打击目标的能力,以摆脱解放军“射程的暴政”,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分布式配置来提高舰艇的战场生存能力。在这个基础上,美军开始提出基于F-35型战机和无人艇为主要力量的“分布式”军队,这支军队部署在解放军的导弹打击范围内,利用低可探测性和可消耗性的优势消耗解放军主力部队,而昂贵庞大的高级军舰则躲藏在射程后方,直到解放军的体系破碎才重回战场。

被伊朗人缴获的美军无人小艇

被伊朗人缴获的美军无人小艇

随后,闻到商机的美国军工复合体成立了大量公司用于研究无人船,包括制造无人帆船的“Saildrone”公司、“海上战术系统”公司(MaritimeTacticalSystems,Inc.,MARTAC)、奥斯塔等公司。美军也在2018年“大国竞争”时代以后,以DARPA牵头成立了几个无人艇的中队。不过,彼时的美军并没有对“下一场战争的无人艇”有明确的需求。在这个阶段,美军普遍将无人艇视为廉价并且可以前出的传感器或者“外挂”的垂直发射系统载具。在这种不明确的认知上,美军制造了一部分无人艇,而这种传感器小艇的测试也仅仅局限在驻中东美军海军和美军本土。

美军对于无人艇的认识因为乌克兰冲突而改变。

2022年年初,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美军开始注意起乌克兰海军对于攻击型无人艇的运用。在2023年围绕黑海的持续冲突中,乌克兰无人艇成功击中了俄军3艘“蟾蜍”级登陆舰,重创了俄军本就脆弱的海洋补给线。这种“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直接明确了美军无人艇的“复制者”计划,首次将无人艇的作战列为正式计划。在“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的草案版本中,“复制者”计划也得到了十亿美元的投资。美国国防部官员称,“复制者”计划借鉴了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中的经验教训,乌克兰在冲突中利用大量(10000套)低成本可减员系统来对抗俄军的兵力优势。公布这一计划的美国副防长希克斯表示,“复制者”系统旨在“克服中国军队在数量上的优势。”

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军吹嘘的“期货地狱”,我们该如何应对

总的来说,“复制者”计划算是正式转正,到了今天,美军要“大量制造无人艇对抗解放军”的目的已经是一张明牌了。兵来将挡,我们自然需要应对。但是对于美军制造无人艇背后的政治动机,笔者认为比较有意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大两岸关系”,决定了台海小两岸冲突的命运。因此,美方对于台湾军事行动而言有着决定性意义。但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前,美国方面并没有透露出一个明确的、政治上可行的战争目标。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只承诺过保持稳定,没有对台海潜在的战争做出过政治承诺,属于红线模糊。

由于红线模糊,加上中美之间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长期以来,美军对于“以武援独”的方案都是交给了美军的大小参谋去制定,因此都是纯粹基于军事预案制定的。这种决策类似于上世纪20年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制定的针对日本的“橙色计划”。在1924年至1938年之间,该计划至少进行了六次修订,但整体战争样式和战略没有变化,都是基于“日本海决战”的方案制定的。在橙色计划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将直接冲进日本海,在日本海海区内歼灭日本海军主力,事实上封锁日本港口,有必要再进行登陆。这种强海权主义方案直到1939年美国海军充分认识到日本陆海军的先进能力以后才进行了修订。

对于美国而言,自1995年台海危机开始,美军对华作战的军事目标也制定的极为“宏伟”,是奔着歼灭解放军军事资产主力去的。从笔者早年间看见的我军对美斗争准备的部分参谋作业中,笔者推测,美军对华的战争目标,大体上是某种“橙色计划”的翻版——美军利用日本和韩国作为跳板,海空军主力调集到西太平洋,在一场大规模的空战中摧毁解放军及其盟友的海空军主力。如果有可能,其军事力量乃至仆从军要进一步深入内陆打击我军剩余力量。

就笔者阅读的一份2002年东北方向针对边境反击作战的要求中,沈阳军区甚至一度做好了反击登陆渤海湾的美韩联军的斗争准备。在这份材料中,我军甚至要在本土“先打伪军,再打美军”。这种“琉台不守,三韩为墟”的考量是一种悲观的预测,但考虑到1996年美军航母在太平洋地区的预设作战阵位,不得不说当年我们的这种未雨绸缪并非杞人忧天。

相关阅读:
美军要击沉“准航母”?作秀给谁看? 拜登和特朗普的首场电视辩论规则公布:禁用道具,麦克风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