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国企开放日”拉开帷幕 走近航宇救生装备

原标题:“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国企开放日”拉开帷幕走近航宇救生装备

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国企开放日”活动在湖北襄阳中国航空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拉开帷幕。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获悉,本次采访团现场进一步了解了弹射座椅等救生装备。

现代航空防护救生装备是保障飞行员生命安全、提升飞机作战能力的关键核心装备,它从飞行员在飞行及应急离机时可能面临的低气压、缺氧、过载、辐射等环境威胁出发,在飞机起飞、空中作战、弹射救生、着陆着水的全过程中对飞行员进行防护。主要组成包括弹射座椅、个体防护装备、生存营救设备等。

其中,个体防护装备是在飞行员飞行、作战、应急离机、营救等过程中,在高空缺氧、高速气流吹袭、高过载、强冲击、强噪声、电磁辐射、核生化等不利环境下,对飞行员的头部、颈部、四肢、躯干、呼吸道等部位进行有效防护的装备,从而保证飞行员的作战能力和生命安全。

航空防护救生系统里的核心装备是弹射座椅,它既具有普通座椅的功能,但它又绝不仅仅是一把普通的座椅。平时,它将飞行员安全可靠地约束在座位上,以便飞行员放心大胆地操控飞机,去完成各项训练或作战任务;遇险紧急启动后,它就是一台外形不规则的机载飞行器,可以帮助飞行员快速弹射离机,远离危险。

以抛盖弹射救生为例来说明,弹射救生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弹射之后的飞行员如何生存?这时候弹射座椅上携带的百宝箱——救生物品就要派上用场了。救生物品按其功能可分为求救联络用品、医疗卫生用品、生存辅助用品以及相应的携带包装用品,能满足遇险飞行员独立生存的基本需要,并具有进行无线电和昼、夜间目视求救联络的能力。

我国航空救生专业的发展

我国弹射救生专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米格系列飞机的引进生产,相应飞机上的弹射座椅亦引进生产。

1961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组建成立,其中包括高空救生设备研究室弹射座椅设计组,我国有了专业研制弹射座椅的技术团队。

1968年

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610所)创建。从此,我国有了专门从事航空弹射救生设备研究、设计、试验和制造的专业型机构,航空救生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3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我国航空防护救生领域的三家主要单位(610所、510厂、520厂)重组整合为航空工业航宇。此次重组对航空救生领域相关技术进行了融合,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航空防护救生技术体系,有力促进了我国航空防护救生装备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据统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防护救生装备迄今为止已经拯救了数百名飞行员的生命,弹射座椅更是实现了“救生性能包线”内100%的救生成功率,核心性能参数指标比肩英、美、俄等老牌航空救生技术强国,为我国航空救生事业和国防力量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保障我英雄飞行员生命安全的同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防护救生装备还出口至十几个国家,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航空救生技术方面的实力。近年来,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引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还积极探索军机救生技术应用于民用飞机的发展道路。2016年在珠海亮相的TY10座椅,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通用飞机研制的“超轻型弹射座椅”。

相关阅读:
新华社快讯:中美防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三把座椅 见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改革赋能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