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哈佛宣布不再对时事表态,美媒:当前美社会在巴以问题上高度分裂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美国哈佛大学28日发表声明,宣布将不再就“与大学核心职能无关”的事务发表公开立场。同时,哈佛大学在一篇报告中提到,将敦促大学大幅减少对当今问题的评论。据美国《纽约时报》28日报道,这项举措或将减轻哈佛大学就时事发表声明的压力。

据报道,哈佛大学8名教职人员组成的“机构声音工作组”对哈佛大学今后发表声明的一系列原则和前进方向提出建议,其中提到当大学“就其专业领域之外的事务发表正式言论”时,可能会损害学术的“完整性和可信度”,还可能破坏学术自由,使“部分群体成员在与大学官方立场不同时更难表达他们的观点”。

该报告得到了学校管理层的认可,校方随后发布上述声明。根据声明,哈佛大学将不再发布“官方同情声明”。

“机构声音工作组”负责人、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诺亚·费尔德曼在接受哈佛校园媒体采访时说:“哈佛不是一个政府,不应该制定外交政策或国内政策。”他还表示,招生政策“将被视为大学的核心职能”。

不过,《纽约时报》称,哈佛大学的声明并未完全支持“机构中立”政策——芝加哥大学于1967年正式制定对政治和社会问题保持中立的政策。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不久,包括斯坦福大学和西北大学在内的一些大学宣布将采取上述中立政策。

芝加哥大学学者汤姆·金斯伯格表示支持哈佛大学的立场,并称虽然哈佛大学在报告首句就指出该校并非“中立机构”,但剩余部分都在描述如何致力于保持中立,只是该校“不愿承认这一点”。他表示,学术界的某些人认为“中立”一词具有误导性,许多人都认为“沉默本身就是一种立场”,但也有人认为完全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

对于母校的“不表态”政策,哈佛大学博士生埃里克·莱因哈特在社交平台X上说:“哈佛宣称自己在政治事务上保持中立,但同时积极投资武器制造商,并继续与以色列和美国军方签订大量合同。在我看来,这真是一种相当方便的中立机构概念。”

美媒报道称,关于巴以新一轮冲突的分歧让美国社会更加“割裂”。不久前,还有毕业生退出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以声援巴勒斯坦和因纪律处分而无法获得毕业证书的同学。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当前美国社会在巴以问题上高度分裂,言论自由的边界正面临挑战。

责任编辑:王明健

相关阅读:
“中俄反卫星武器竟然这么多?!” 美联储褐皮书:经济温和扩张,但前景有所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