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早期飞机的武装历程

原标题:早期飞机的武装历程

早期飞机上的机枪射击协调器。资料图片

早期飞机上的机枪射击协调器。资料图片

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载人飞机“飞行者1号”,自此人类得以在蓝天上翱翔。美国军队意识到了飞机这种新兴载具的军事价值,于6年后购买并装备了第一架军用飞机,用于执行战场侦察、观测火炮弹着点等任务。

由宽大的多层机翼、轻量化的机身结构和小巧玲珑的发动机组成的飞机是“高高在上”的空中平台,飞行员和观察员可以从容不迫地在目标上空盘旋,用相机将地面上的景象一一收录,有时遇上了对面的飞机,双方也不会发动攻击,甚至会互相挥手致意一番。

不过,战争中没有哪一方愿意让对方的飞机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底细看个精光。出于驱赶对方和自卫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飞机投入作战行动,飞行员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在飞机上携带武器。

1911年的墨西哥革命战争中,墨西哥农民军雇佣的美国飞行员埃文·兰博驾驶美制“寇蒂斯”式飞机,与政府军一架侦察机狭路相逢,双方一言不合拔出手枪开始对射。但由于手枪的射程和威力有限,且在飞机机动中射击准头太差,数个回合之后,打光子弹的双方只能悻悻而归。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人把机枪搬上了飞机,并创造了空战史上首次击落敌机的纪录。事实上,这种击落并不容易,在激烈的空中博弈中,面对灵活的侦察机,操作机枪的飞行员经常会越打越“上头”,以至于在扫射时伤及己方飞机的部件,对后续飞行造成影响。

对此,英法两国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法国飞行员加罗斯发明了“偏转片系统”,即给螺旋桨装上钢板,用以偏转打到上面的子弹;英国人则另辟蹊径,将机枪安装在驾驶舱前方机身两侧,限制其向前射界,彻底避开机身左右30°内的发动机危险区。

但两种方案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英国人的保守设计导致了其攻击性匮乏,以布里斯托尔SN.183式战斗机为例,此机型飞行方向和射击方向不重合的设计,常常导致飞行员在空战中顾此失彼,除了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飞行员拉诺·霍克,整个战争期间,居然再没有人以这样的方式击落过敌机;法国的“偏转片系统”也只是初步解决了子弹打坏螺旋桨的问题,却因为重量的增加导致飞机性能下降,同时增大了偏转的子弹击伤发动机与飞行员的风险——加罗斯在1915年迫降被俘,背后就潜藏着这样的原因。

来自荷兰的发明家安东尼·福克在参考了加罗斯的设计后,对其进行了一种巧妙的改进——他在螺旋桨轴上安装了一个反转的齿轮,用连杆连接,与机枪的发射装置形成联动;当螺旋桨转到枪口前方,齿轮便会拨动连杆阻断发射装置,待螺旋桨转过之后,发射装置才会恢复,继续射击子弹。这种装置被德国冠名以“机枪射击协调器”,并全面配装在福克E.3战斗机上,改善了此款飞机的火力与安全性能。

自此,各国开始争相仿制机枪射击协调器,并广泛装备各类螺旋桨战斗机,军用航空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直到30年后喷气式战斗机出现,机枪射击协调器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邱浩洋郦柯冰)

相关阅读:
美媒:因维修工作复杂、成本高昂,美军决定放弃维修一架受损B-2战略轰炸机 8枚炮弹击中点目标!金正恩观看新型火箭炮弹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