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百岁基辛格逝世,北大教授评价:他是智者,是学者,也是温和的现实主义者

当地时间11月29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百岁的亨利·基辛格在美国的家中辞世。

肇始于1971年那次秘密访华,他曾10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平均约每半年一次。今年年中,已过百岁的他久违地访华,成为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来到中国。

基辛格咨询公司官网发文进行悼念,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悼文中,和中国相关的内容多达11处。悼文最后评价他是国际政治家、终生学者、高超的谈判技巧、持久和平、稳定、繁荣和全球秩序时代的缔造者。

基辛格曾于上世纪70年代担任美国国务卿,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重大,被美国前总统福特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他的政治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1月3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前院长贾庆国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认为,基辛格是中美关系标志性的人物。他评价,基辛格是一个智者,是一个孜孜不倦、紧跟时代的学者,也是一个温和的现实主义者。

北大国关前院长回忆他“平易近人”

曾主动增加学生提问机会

在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期间,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秘密访华,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1972年2月,基辛格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国首批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外交部原翻译室主任施燕华曾参与和基辛格秘密接触的翻译工作。11月30日,她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基辛格非常重视中美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一个人。

在美中关系“破冰”之后的50多年里,基辛格推动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积极对华政策。

基辛格来中国时,数次访问北京大学并与学生座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前院长贾庆国基本每次都在场。他对红星新闻回忆,基辛格是很平易近人的。“尽管他的资格老,年纪大,学问深,但是他跟人打交道,跟我们学生座谈,包括个人跟他探讨问题,非常地平易近人,从来不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那些学生都很年轻,他非常认真地去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他也愿意倾听别人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

据北大官网消息,2019年底到访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指出,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北大的老朋友,是北大师生非常敬重的智者。基辛格每次到访北大,都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非常愿意了解和倾听中国青年一代的想法。

2018年到访北大时,据北大官网消息,来自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20多名学生参加了座谈会,并踊跃向基辛格提问。在回答“如何突破由于政治问题过于宏大而产生距离感”以及“如何构建国际政治的学习框架”等问题时,基辛格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移民、参军的经历。他认为,正是由于这样复杂的人生经历,使他得以见到国际关系的许多方面。在基辛格看来,国际政治并非只停留在理论,而更多的是实践,学生在学习时也不应只关注理论。在谈到“中美是否有可能在应对如难民、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时进行合作”这一问题时,他认为中美应该加强对话,基于共同利益开展合作。

在原定问答环节即将结束时,仍然有许多同学希望获得提问机会,95岁高龄的基辛格主动提出再增加两个提问机会。在回答“中美有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时,他认为外交部门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研究不辍,最新出版作品延伸到人工智能

基辛格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是一名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一名学者。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为犹太人后裔,1938年全家迁居英国,同年转到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二战期间,基辛格曾在美国陆军服役,战后在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基辛格在哈佛大学任教,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中,基辛格首次提出了“有限战争”理论,从而一炮而红。1969年1月,基辛格被尼克松看中,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贾庆国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认为,基辛格是一个智者,也是一个孜孜不倦、紧跟时代的学者。“一直到最近他还在做研究,前不久出版了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

基辛格一直笔耕不辍,近年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和《领导力》,将他的思考延伸向许多方向。

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是他那本《论中国》。他对中美关系的思考也一直在持续,在该书中文版出版10周年的新序中,基辛格指出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异和分歧,再次表达了对中美关系走向的深深忧虑。体现他眼光的一点是,他特别强调,在核武器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时代,两者都不缺的中美两国必须竭力避免一场代价高昂的冲突,求同存异才是中美交往的正道。这也是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过的。

在中美关系上,贾庆国评价基辛格为一个温和的现实主义者。“他知道国家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和矛盾,但是他始终坚持中美关系要稳定,要避免冲突和战争。

贾庆国评价,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贡献是巨大的、积极的,所以中国政府和人民把他视为老朋友,而“老朋友”是能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的。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外交部发言人:希望欧盟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和内外政策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就启动损失与损害基金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