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上任后首次出访”!英国新任外交大臣卡梅伦访乌,与泽连斯基会晤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RBC.UA”新闻网报道,乌克兰总统办公室16日发布消息称,英国新任外交大臣卡梅伦对乌克兰进行访问,期间与乌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报道称,这是卡梅伦担任英国外交大臣后首次出访。

“上任后首次出访”!英国新任外交大臣卡梅伦访乌,与泽连斯基会晤

报道说,泽连斯基与卡梅伦在会晤中讨论了黑海海域安全、乌克兰加入北约等问题。泽连斯基在会晤中感谢英方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乌克兰,并提到乌英军事合作“使乌军有效自卫”。

相关报道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复出:卡梅伦能否把“少米之炊”做成大餐(澎湃新闻)

近日,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担任外交大臣的消息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媒体纷纷用“惊人复出”“震惊”“轰动”“非同寻常”等词汇来撰写标题,足以佐证此次任命让众多观察家“大跌眼镜”。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3日,英国伦敦,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被任命为英国外交大臣。澎湃影像图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3日,英国伦敦,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被任命为英国外交大臣。澎湃影像图

本以为“没戏”的卡梅伦居然复出了

卡梅伦个人离开政坛时,展现出毫无留恋的决绝姿态。据英媒当时报道,卡梅伦在2016年7月辞去首相职位后,“吹着口哨”与家人轻松愉快地离开唐宁街,可谓归心似箭。相形之下,他的继任特雷莎·梅辞职时哽咽着抹眼泪,难舍难分。2016年9月,卡梅伦又主动宣布辞去英国议会下院议员职务。他当时给出的解释是,不希望自己前首相身份影响议会讨论。英媒将此解读为卡梅伦彻底告别政坛之举,因为在英国,如不是下议院或上议院议员,是不可能进入内阁的(卡梅伦在此次入阁前获封终身贵族爵位,因此才能以上议院议员身份入阁。)。

此后电视记者还拦截到在公园跑步的卡梅伦,试图就“脱欧”问题对其进行采访。他随口嘟哝一两句话后,径直跑开,一副闲云野鹤的样子,只留下目瞪口呆的记者面对镜头尬笑。今年夏天,卡梅伦接受采访还表示,离开政坛是正确选择,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妻子和三个孩子,成为“更好的丈夫和父亲”。

卡梅伦最大的政治短板就是“脱欧”。他作为主张留欧的首相,却发起了脱欧公投,时至今日,仍备受诟病。在2016年公投中,脱欧派以微弱优势险胜留欧派。从此,围绕英国与欧盟关系,英国民意更加撕裂。无论是留欧派,还是脱欧派,都对卡梅伦苛责不已。

留欧派认为,卡梅伦本不必举行公投。因为英国作为议会制国家,早就确立“议会至上”原则,较少采取全民公投。早期直到1975年,英国才就“是否退出欧共体”举行了首次全民公投。而卡梅伦为了维护自身政治利益,希望通过公投把问题推给民众,逃避政治家责任。其实英国普通民众本就不具备全面权衡脱欧利弊的能力,简单化地认为脱欧就能摆脱欧盟束缚、重返大英帝国的荣光。殊不知脱欧给英国政治和社会带来巨大混乱,加剧了社会分裂,耗费了大量政治资源和精力。

脱欧派则认定卡梅伦是个投机分子。卡梅伦本就不愿脱欧,只是将公投作为政治赌博,在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中,他赌赢了;在2016年脱欧公投中,他赌输了。正是由于卡梅伦这种“赌徒”心态,导致了英国政府没有对脱欧进行战略性的前瞻思考,没有预料到脱欧后接踵而至的各种难题和困境,因而没有对脱欧后英国发展进行路径设计和系统性安排。如今英国遭遇经济、政治、外交多重困境,再叠加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冲击,民众生活正遭遇严重困难。

这些年,尽管卡梅伦已淡出政坛,逐渐远离公众视线,但媒体时不时还传出他的“丑闻”,诋毁他的名声。政客也常常将卡梅伦当作“替罪羊”来口诛笔伐。脱欧给英国带来伤痛,卡梅伦难辞其咎。因此,卡梅伦在社会上似乎“混”得也不好,比不上同为前首相的鲍里斯·约翰逊。卡梅伦每次演讲收费约为14万欧元,不到约翰逊价位的一半。

再加上英国鲜有前首相再入阁的历史,几乎没人看到卡梅伦的“政治前途”。就在一个月前,众多时事评论家还斩钉截铁放出话来,卡梅伦重返政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也表示,“让前首相进入内阁是短暂而危险的奢侈”。

从“替罪羊”变成“救生筏”

“国乱思良将”。英国政局之乱给了卡梅伦复出之机。卡梅伦之后的英国政坛长期动荡,保守党内首相更迭宛如走马灯。先是特雷莎·梅接班卡梅伦,扛起脱欧大旗干三年。梅首相在“脱欧”大业上使出浑身解数,却动辄得咎,处处受到议会掣肘,最后只得含泪辞职,黯然离场。

2019年7月,鲍里斯·约翰逊成为首相,开始了踌躇满志的三年,以强硬方式推进脱欧进程。然而脱欧乱局还没结束,约翰逊却在系列丑闻之下被迫辞职。两个月后,特拉斯在保守党内胜选,却因其激进的减税方案,上任仅45天便辞职,无意中摘得了“英国史上最短命首相”的桂冠。

2022年10月24日,苏纳克拜相,如今执政已逾一年,但工人罢工,阁员倒台,各种混乱仍在继续。就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台”的乱哄哄闹剧下,选民的耐心已快要耗尽了。根据最新民调,保守党支持率已远远落后工党20个百分点以上。

警钟为保守党敲响了。从历史看,保守党1951年重返政府后,连续执政了13年。此后,撒切尔夫人与梅杰共执政了18年,创造了英国自1830年后一党连续执政的最久纪录。此次,自卡梅伦2010年上台后,保守党已执政近14年。按照当前保守党表现以及选民“喜新厌旧”的传统,保守党输掉明年大选,几无悬念。

向死而生,苏纳克决定放手一搏。将争议颇多的资深政客卡梅伦请回内阁担任外交大臣,既是“政治豪赌”,也可作为力挽狂澜的“秘密武器”。

其一,卡梅伦曾是保守党“中兴之主”,可作为党内“压舱石”。卡梅伦在保守党中以善于打赢选战著称。早在梅杰担任首相时,他便是研究部政治组组长、保守党竞选策略专家。针对1992年的英国大选,他提出在竞选策略上主打“稳健务实”牌,最终帮助保守党赢得大选。1997年至2005年,面对布莱尔带领下如日中天的工党,保守党在大选中屡尝败绩,士气低落,前途迷茫。危难之时,卡梅伦挺身而出,竞选保守党领袖,誓言带领保守党重新执政,走向“中兴”。他最终赢得2010年大选,并成为200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如今,卡梅伦自诩拥有“担任保守党领袖11年和首相6年的经验”,在保守党内仍享有较高政治声望和影响力。特雷莎·梅便对“老领导出山”即刻表态支持:“在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他在国际舞台上的丰富经验非常宝贵。”

其二,卡梅伦走“中间道路”,可作为政治“平衡器”。卡梅伦是保守党中间派的代表人物,其赢得2010年和2015年大选,靠的就是大量中间派选民的支持。苏纳克上任时,为安抚保守党内右翼,任命布雷弗曼担任内政大臣。现在面对严峻选举形势,苏纳克希望通过卡梅伦吸引更多中间派和偏自由派的选民支持。除特雷莎·梅之外,保守党另一位温和派元老赫塞尔廷也立即表态,称卡梅伦重返内阁是其“多年来得到的最好的政治消息”。

其三,卡梅伦擅长“妥协艺术”,可作为外交“润滑剂”。英国人“承袭了喜欢妥协的传统”,认为“政治就是把冲突变为妥协的艺术”。卡梅伦在2010年时与自民党进行组阁谈判,便做出重大妥协,从而让保守党重新执政。在其任期内,他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将自由主义政策与紧缩经济政策相结合,能够在正确时候做出恰当的妥协,较好平衡了社会不同势力利益。

在国际上,卡梅伦也有擅长沟通交流的良好的声誉,也积累了较深的人脉关系。在对美关系上,他热情拥抱“英美特殊关系”,与奥巴马亲密地搭档打乒乓球。在英欧关系上,他与欧盟领导人保持友好关系,不像约翰逊那样剑拔弩张。在乌克兰问题上,卡梅伦曾对乌克兰表示支持,也能与俄罗斯保持沟通。在巴以问题上,他自称以色列的朋友,但对以色列亦不乏直言批评,赢得阿拉伯世界的赞赏。在亚太方向,卡梅伦长期看好亚太发展。在他首相任内,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他多次访问中国,习近平主席也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可以料见,在当前中美元首会晤的大背景下,卡梅伦有可能趁势推动中英关系迎来一波“小阳春”。

卡梅伦外交之路依然荆棘载途

英国外交当前的颓势正是英国脱欧后整体实力加速衰落的缩影。经济方面,英国经济自2020年一直不景气,2022年被印度超越,掉落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英国经济将陷入衰退,成为七国集团中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国家。在去年一项经济实力、人口力量、军事力量、环境与资源力量、政治实力、文化实力与科技实力等七项指标发布的“国家实力排名”中,英国仅位列第七。

国力萎靡如此,恐难支撑英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雄心。“全球英国”的外交理念,越来越像个说说而已的口号。英国外交要凭借中等强国实力来发挥一流大国的作用,不仅要制定明晰的战略目标,更需要可以实际运用的手段和方法。

众多观察家再次拭目以待,看看卡梅伦“巧妇”怎样将这“少米之炊”做成“饕餮大餐”。

(邱静,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外媒:以色列总统称冲突结束后,该国需在加沙保留一支“非常强大的部队” 澳大利亚举行“达尔富拉姆事件”85周年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