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虹桥论坛说|丹麦驻华大使:预计丹麦企业可持续、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将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

11月5日,随着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如约而至。虹桥论坛是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主题为“携手促发展开放赢未来”。5日至6日多场分论坛围绕“开放发展”、“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四个板块陆续展开。“共享农业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共促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分论坛的参会嘉宾、丹麦驻华大使马磊在论坛结束后接受了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围绕本次虹桥论坛的分论坛主题之一“共享农业服务贸易发展共促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您认为中国和丹麦在农业技术方面的重点合作领域有哪些?

马磊:丹麦和中国是食品和农业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在丹麦食品、农业与渔业大臣近期访华期间,中丹两国就如何合作发展更可持续的农业进行了富有成果的讨论,并着重关注有机生产等议题。

中国与丹麦在绿色转型、环境、农业和食品、健康、海事等领域都有着浓厚的合作兴趣。就在几个月前,我们两国外长启动了新的《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以深化两国合作。

自2016年起,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与中国在食品和农业领域开展了具体的行业战略合作。一个合作重点是如何提高中国农业部门动物粪肥的使用率。由此促进了一套推广粪肥使用的监管指南的出台,还为丹麦奥胡斯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联合研究助力。

另外一项重点领域则是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保障公众健康。丹麦以其高水平的食品安全而闻名,通过丹中两国合作,双方就如何开展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查多次交换意见。

新华网:为了共同促进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提升,促进双方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提升,您对提高双方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有何建议?

马磊:在丹麦食品、农业与渔业大臣近期访华期间,丹中双方签订了食品和农业领域第三阶段的行业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三年,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将继续与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密切合作。合作将继续侧重于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保障公众健康,同时还包括就如何开发高效的农场和动物识别注册系统以及生物安全标准和动物福利的最佳实践开展交流。

新华网:本届进博会,丹麦馆的理念是怎样的?带来哪些展品?今年主要有哪些创新点?

马磊:在过去的五年中,丹麦国家馆着重展现丹麦食品行业为开发更优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食品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注重呈现食品的口感和风味。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丹麦再一次向参展观众展示丰富的高质量、安全的产品。当观众参观丹麦国家馆时,将会看到生产牛奶、奶酪和婴儿配方奶粉等各类乳制品的企业,还能一睹很多优质的丹麦品牌展示多样化的产品,如猪肉、加工肉类、经过科学验证的生物解决方案等,另外,还有曲奇饼干、膳食补充剂、保健产品、鸡尾酒和巧克力等。

新华网:在今年的进博会中,哪些丹麦“潮品”是展会中的“生面孔”?

马磊:我们很自豪今年有20家丹麦企业亮相丹麦国家馆。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是进博会的“老面孔”了。但我们今年也将迎来一些首次参展的丹麦企业,来呈现他们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例如欧唯思(AllVitsy)、丹维斯(DanVitas)、丹草集(Natur-Drogeriet)等。

新华网:中国和丹麦于2008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食品,经济,环境和科学等方面共同发展。目前已经历经了15年的合作。请问未来双方合作会以什么为主题来开展?

马磊:中国发展迅速,同时需要兼顾食品安全、质量与可持续性,丹麦企业有很多适合中国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与产品。

在整个行业,我们都致力于以更少的碳足迹来生产更多的食品,包含育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动物福利、农产管理、粪便管理和能源生产等多个领域。丹麦在整个价值链上都拥有别具竞争力的产品。

我希望随着中国消费者基础的逐渐扩大以及中国加速绿色转型,丹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能进一步增强。为造福中国和中国消费者,我预计丹麦企业可持续、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

相关阅读:
新华视点·第六届进博会丨点击四大关键词:从进博会感受中国发展新机遇 乌克兰最高拉达投票通过2024年国家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