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巴以大规模冲突爆发,强硬封锁为何没带来绝对安全?

此次冲突的突然性背后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巴以问题的解决进程长期陷入僵局,尤其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有突破,和平遥遥无期;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里,巴以间矛盾的烈度和强度实际上有明显增加,尤其随着在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数量的快速增加,该地经常爆发大规模民间冲突,矛盾进一步累积,形成此次袭击行动的“背景板”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日清晨,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南部和中部地区持续拉响防空警报,靠近加沙地带的多个以色列城镇上空传出爆炸声。

8日凌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声明称,以军将出动全部军事力量摧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他同时表示,针对仍在几个以色列边境社区中活动的哈马斯武装人员,以色列国防军目前正在逐门逐户地进行“清缴”。

↑图据央视新闻

↑图据央视新闻

目前,冲突已致巴以双方超500人死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这场大规模冲突,缘何再度爆发?冲突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成为人们牵系冲突的关注焦点。

此次冲突的突然性背后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巴以问题的解决进程长期陷入僵局,尤其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有突破,和平遥遥无期;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里,巴以间矛盾的烈度和强度实际上有明显增加,尤其随着在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数量的快速增加,该地经常爆发大规模民间冲突,矛盾进一步累积,形成此次袭击行动的“背景板”。

从2022年末内塔尼亚胡上任之后,本届以色列政府加大了对耶路撒冷老城等争议地区的干预力度,同时推动和鼓励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点建设,加强了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搜捕和打击力度,强化了对于加沙地区的封锁。然而,即使在这样强度的压力下,加沙地区“哈马斯”和“杰哈德”仍然能够在以色列安全机构眼皮底下发动大规模攻击,造成以色列严重人员伤亡。冲突给以色列造成的震撼和混乱,或不亚于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以色列曾自信地将以色列和埃及在苏伊士运河的巴列夫防线,比拟为以色列的马奇诺防线,认为埃及军队无法突破防线,而且埃及军队的一举一动也无法逃过以色列军队的监控。然而,埃及军队秘密调动和集结直至发动攻击,以色列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南北并进,让当时以色列国内舆论一度认定此为国家危机。

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舆论对于和平的诉求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开始反思,是否战场上的军事胜利足够保证以色列的长久安全。最终在美国的斡旋下,1978年以色列同埃及达成了《戴维营协议》,标志着以色列和埃及战争状态的结束,为随后数十年里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相对和平奠定了基础。

时值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50周年的当下,强硬的内塔尼亚胡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规模袭击发生后,以色列国内舆论已开始追问和反思,为什么以色列会出现严重失误?长期针对加沙地区的封锁是否真的能够带给以色列绝对安全?更重要的是,以色列不仅在南部面临加沙地区的军事威胁,在北部同样面临来自于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境内亲伊朗的军事团体的威胁,在约旦河西岸也需要警惕当地逐渐兴起的如杰宁、纳布鲁斯等城镇军事团体的威胁……如何保证漫长的边境线在未来不被突破,以色列是否如宣传的那样“固若金汤”,以色列民众对国家安全的信心必然受到极大挑战。

目前,以色列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决定,包括停止向加沙地带供应电力、燃料和物资,意在摧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的军事和治理能力。此次冲突可能像以往的一样,在几周内结束。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很多斡旋力量。美国、埃及等都会施加一定影响力和压力。埃及等国已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介入以阻止事态升级,存在再次由埃及斡旋协调,结束冲突的可能性。

从长远来看,此次大规模冲突是否也可能如第四次中东战争那样,推动以色列国内舆论重新反思在巴以问题上的政策?毕竟,军事强力不会带来绝对的安全,只有和平才能带来安全。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几小时内向以色列发射至少5000枚火箭弹,哈马斯的“武器库”从何而来? 韩媒关注:朝鲜媒体使用“傀儡”一词指代韩国,“南朝鲜”称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