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23日电题:共建“新丝路”经济共享“多元化”成果——欧亚经济论坛与会人士共话“一带一路”交流合作前景
新华社记者石志勇、郑昕、雷肖霄
风起灞河畔,长安复携手。
9月22日至24日,2023欧亚经济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人士齐聚古城,围绕金融合作、经贸交流、科技创新、人文互通等多领域展开对话。
中国与欧亚各国的合作具有广泛的现实需求和坚实的民意基础,焕发出勃勃生机。自2005年以来,欧亚经济论坛已举办到第十届,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与会者为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环境建言献策,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放大中国-中亚峰会效应,促进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
拓宽合作空间
发布《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发展白皮书》,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达成《丝绸之路旅游产业联盟西安共识》……
在本届论坛主会场入口处的成果展示区,往届成果被做成方砖造型不断堆叠,成为中国与欧亚地区合作行稳致远的象征。迄今为止,论坛共签署宣言、倡议、白皮书60余个,促成各方签署协议、合作意向书和备忘录超过200个,累计举办金融合作、教育人才、旅游发展等板块平行论坛超过50场。
作为面向广大欧亚地区的大型机制性涉外论坛,每两年一届的欧亚经济论坛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朋友圈”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向着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实时监测独居老年人生命体征,用人工智能分析健康状况……以色列参会者米基·哈维夫介绍了他所在的数字医疗公司推出的远程监护服务。
“我们针对中国受众展开研发,在中国成立公司三年来已经获得很多合作伙伴。”他表示,欧亚论坛为国际创业者提供了跨领域的对话平台,有助于让全世界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哈比银行是巴基斯坦知名的跨国金融机构,近年来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哈比银行执委会成员、中国及新加坡区域总经理法汉·塔里博表示,该行通过海内外分行联动及在华分行的布局优势,与中方大学、金融机构等共同探索可持续性发展、绿色金融等多方面合作新途径。
在与会者看来,健康、绿色、数字化是欧亚经济合作新趋势,各国在绿色发展理念上相契合,不断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和创新丝绸之路。
推动共同发展
在本届论坛的“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影视图片展上,150多幅作品涵盖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一段视频展示的是一辆由远及近缓缓开来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十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量从46列到超过4600列,从单一线路到国际干线达到17条,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本次博览会上一些国家的产品全部通过长安号运抵西安;德国等参展国带来的机电、护肤品等则是首次在华展出。”欧亚经济论坛配套博览会项目总监高露莎道出了2023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暨中国(陕西)进出口商品展的亮点。
为让民众近距离感知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丰硕成果,欧亚经济论坛在2021年举办配套博览会,推动海外参展商挖掘中国市场潜力,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三年来,博览会规模的扩展成为中国与欧亚各国共同发展的缩影。
在中亚五国主题展区,可口的食品引来不少观众驻足品尝。“如果没有‘一带一路’,这些食品很难从中亚的农田来到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从事乌兹别克斯坦商品贸易的参展者赵锡亮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与同欧亚国家的贸易,助推了当地产业升级与产品优化。
增进友好交流
今年5月的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六国元首共同种下的六棵石榴树,枝叶愈加繁茂。在相距中国-中亚友谊林数公里的欧亚经济论坛会场,参会人士也像石榴籽团结在一起,坦诚交流、友好对话,以开放积极的态度共同谋划更多彩的对话合作新蓝图。
“我很高兴看到大家在会上讨论问题、应对挑战,这让欧亚国家团结在了一起。”俄罗斯东部国家规划中心主任米哈伊尔·库兹涅佐夫表示,参会方在科研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尤其是青年人的参与深化了合作关系。
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拓宽互利合作领域,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已成为欧亚论坛与会者的共同期盼,更是欧亚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罗蓉表示,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推动峰会成果落地的过程中,企业在参与欧亚经贸合作上获得了各方支持,机遇已现。
“欧亚经济论坛已成为加强经验交流、扩展合作领域、寻找项目伙伴的有效平台。”白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部长安德烈·胡德克表示,相互协调和务实合作是推动国家建设和提高人民福祉的有效工具,开放性的国际对话平台提高了各方应对挑战的韧性,未来也必将促进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