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世卫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添加剂犹豫”又多了一种

阿斯巴甜的“致癌”风波有了新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的名单里,此级别是 IARC划分致癌物的第三高级别。WHO下属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则重申阿斯巴甜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 40毫克。

此前,路透社就已经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了 IARC可能做出的判断,并在食品业和消费者中掀起了震荡。部分国产厂商也做出回应,元气森林在官方微博称全线产品均不含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2B类致癌物,意味着什么?

阿斯巴甜,一种人造甜味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汽水、口香糖、酸奶、冰淇淋、麦片等食物以及药物的加工中。相关的健康争议已存在多年,不断有科学研究发表,但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确凿论断。对于 IARC的报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则保持其长久立场,认为甜味剂是安全的。

然而,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致癌”二字已足够令人恐慌。但是,IARC对致癌物的划分等级并不是依据致癌的危险程度,而是根据科学证据的强弱。

比如,阿斯巴甜被列入 2B级别,可能对人类致癌,但证据的确定性既不如酒精饮料等 1类致癌物,也不如红肉等 2A类致癌物。

世卫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添加剂犹豫”又多了一种

面对食品添加剂,担忧者多过支持者

面对 IARC对阿斯巴甜做出的判断,我们可能会想到,是否还有更多食品添加剂正在对健康产生不被察觉的影响?食品添加剂,究竟安全吗?

去年,形容食品添加剂合成食品的网络热梗“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已经成了一个筐,承载了广泛的食品争议,如今仍常被提及。

我们在抖音上以“三花淡奶”等食物关键词搜索视频,并对 117条评论进行了分析。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中的以次充好、以假换真、无中生有等现象表达了担忧或吐槽,涉及酱油、啤酒、儿童奶、人造肉、边角料牛羊肉等一众食物。

世卫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添加剂犹豫”又多了一种

对于食品添加剂本身,不同人的态度可能差异悬殊。有网友介绍自己是食品专业学生,认为“几乎没有什么食品能离开添加剂,而且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也有人强烈反对食品添加剂——“吃了会死人的东西,虽然不是马上死,但这是慢性死。”

观念差异背后,还有着信息差。在专业的食品知识面前,普通消费者认知门槛高,但又被告知不足,能够获得的透明信息太少。韩国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用途,食品专家中选择利于口感、风味、营养和保存的占比达到 45.6%,接近半数。认为是为了降低成本、创造利润和掩盖低质量的食品原料的占比,分别只有 16.1%和 10.2%。此外,过去把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非食用物质违法添加进食物的事件,也会破坏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印象。

现代工业化食品里,有哪些常见食品添加剂?

实际上,祖先们几千年前就在用转化酶酿酒,用盐卤制造豆腐。现代社会的食品需求更加巨大,技术的进步则提供了发展和推广食品添加剂的条件。

无论你是否担忧,食品添加剂已被广泛用在各种日常食品中已是现实,它们形形色色、各展神通,让食品更好吃、保质期更持久、卖得更远、价格更便宜。

世卫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添加剂犹豫”又多了一种

食品添加剂有国标,但总有生产商要超标

既然食品添加剂已经躲不开了,那么消费者的敏感多余了吗?

毋庸置疑,中国不仅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与准入严格、谨慎,并且对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和用量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食品制造企业、餐饮企业等主体与消费者利益不一致,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滋生几乎难以避免。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全国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 2018,2019和 2020年度食品抽检公告里,食品添加剂问题连续 3年都是各类不合格项目的前 3,但占比在逐年下降。与之相比,农兽药残留问题更加突出,却很少被公众关注和讨论。

世卫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添加剂犹豫”又多了一种

在各类食品中,蔬菜制品因食品添加剂超标导致不合格的问题最严重,2020年的 482项不合格批次里,有 436项都是食品添加剂超标。罐头、餐饮食品的食品添加剂超标占比则分列第二和第三。

所谓蔬菜制品,包括了酱腌菜、干制蔬菜、干制食用菌等,可以购于市场等多种渠道,并且不一定都有配料表供消费者查看。这些看似健康的食品,却可能成为“隐形”的添加剂摄入来源。

世卫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添加剂犹豫”又多了一种

至于如何对待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即便是阿斯巴甜,根据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的评估,一个含有 200或 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无糖罐装饮料,一个体重 70公斤的成年人需每天饮用超过 9-14听,才超过最大摄入量(假设没有其它摄入来源)。

但若只把国标作为底线并滥用,必然不会带来健康。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想要的无非是健康、美味、性价比的平衡,与其过度追求零添加,抑或完全“躺平”、视若无睹,在均衡膳食的方向上努力或许更有助益。

参考文献

华泰证券。《食品添加剂:辩证视角探健康化机遇》

林刚健,杨挺,夏慧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食品工业》

孙宝国。《化学工业出版社。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

Kang HJ, Kim S, Lee G, Lim HS, Yun SS, Kim JW。 Perception gaps on food additives among various groups in Korea: food experts, teachers, nutrition teacher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members, and general consumers。 J Food Prot。

作者/张铃媛蒋馨尔舒怡尔马逸欣

设计/王亚赛

他信女儿:父亲将推迟回国,他不希望回归引发任何政治问题 通讯:美国越战期间投放集束炸弹持续给老挝人民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