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非洲农技专家眼中的袁隆平:他让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7月5日电对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农业技术专家朗博阿萨拉玛来说,人生高光时刻来自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两次相遇。与袁老和杂交水稻技术之间的不解之缘,带给他“相信梦想的勇气”。

为实现粮食自给自足,马达加斯加自2007年开始与中国展开杂交水稻技术合作。两国技术人员在马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马义奇镇一同研究、推广杂交水稻。

朗博阿萨拉玛坦言,最初听闻杂交水稻的诸多好处,他将信将疑,直到2016年自己被派到马义奇镇实地调研杂交水稻产量。“我用了好几种测算方法和检验方式,结果发现杂交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有9到10吨,是该地区常规稻产量的三倍左右。”

从那以后,朗博阿萨拉玛彻底信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向在马达加斯加的中国农技专家请教技术问题,还前往中国参加培训和交流。

2017年,他参加了一场在中国长沙举行的杂交水稻研讨会,开幕仪式上第一次见到袁隆平。“袁隆平教授讲了话,给我们鼓励。”朗博阿萨拉玛回忆说,袁老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朴素、态度严谨,说话简练”。

2018年,朗博阿萨拉玛重返湖南参加培训,在一场活动中与袁隆平教授重逢。他说,当时来自各国的与会者纷纷找袁隆平教授合影留念,自己也赶紧上前求合影并向袁老自我介绍。听到袁老回应说:“我知道马达加斯加,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我们从2007年以来一直在那里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他十分激动。

“当时我真的很激动,并且深受鼓舞。我对自己说,我有机会见到袁隆平先生,这意味着在全世界推广杂交水稻的努力中,我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信心满满回到马达加斯加后,朗博阿萨拉玛把在中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非洲当地的水稻种植者分享。“我们的产量从来没有差过。即便很少使用化肥,我们杂交水稻的产量仍然是本地传统稻平均产量的两倍以上。”

非洲农技专家眼中的袁隆平:他让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马义奇镇,农民在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的试验田里收获水稻。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

在朗博阿萨拉玛看来,跟包括袁隆平教授在内的中国专家学习杂交水稻技术,给他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带来积极而巨大的影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它(杂交水稻技术)给了我很大信心,让我有机会和胆量向农业部提出推广杂交水稻的‘五年战略’。它也带给我和我的家人相信梦想的勇气,激励我为梦想而努力,”他说:“袁隆平教授给世界留下了很多财富,不仅为中国人,而是为所有人,所有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人。”(记者:凌馨;视频:王玉珏;编辑:王玉珏、张代蕾、杜逾舸、王申、沈浩洋)

相关阅读:
  • 中国杂交水稻的非洲味道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题:中国杂交水稻的非洲味道新华社记者今年6月,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 2023-10-06
  • “种子” ——马达加斯加新版货币背后的中非友谊

    “种子” ——马达加斯加新版货币背后的中非友谊

    原标题:“种子”——马达加斯加新版货币背后的中非友谊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当地农民一手拢着水稻根部,一手挥舞镰... 2021-09-15
  • 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长发文悼念袁隆平

    原标题: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长发文悼念袁隆平参考消息网5月24日报道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法努梅赞楚阿·吕西安·拉纳里韦卢5月22日在马达加斯加农业部网站发表文章 2021-05-24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印在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纸钞上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印在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纸钞上

    原标题: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印在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的纸钞上关于袁隆平,仿佛他一生的故事在5月22日的下午瞬间被全国人流着泪传颂... 2021-05-23
美国“独立日”前后多地发生枪击事件 死伤数十人 国航复航成都-科伦坡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