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吉林珲春口岸国门打开,一辆辆满载鲜活帝王蟹、雪蟹的货运车鱼贯而出。这里地处图们江下游,距日本海15公里,周边分布着俄罗斯多个优质港口,毗邻地区海域每年可产数百万吨水产。
过去,中国国内消费者想吃到俄罗斯帝王蟹,需要到韩国、日本港口中转,时间、人力成本高,产品不鲜活。近年来,吉林省推进对俄“滨海2号”运输走廊,打通经扎鲁比诺、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中转的内贸外运航线,开通中俄“海洋班列”等,不断做大“借港出海”文章。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17783吨活帝王蟹,同比增长16%。
在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水产工业园区海鲜市场,前一夜从俄罗斯深海捕捞出的帝王蟹,第二天就能送到市场称重、分类、标货,经过暂养运往全国各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时还保持鲜活。不少游客干脆前往珲春海鲜一条街,选购各类海产品。
一只帝王蟹“游”出中俄经贸新“蓝海”。不少企业抢抓机遇,从单一的进出口贸易拓展到加工海鲜预制菜、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珲春这座“近海不靠海”的边境小城,不仅成为海鲜产品集散地,还形成对俄进口加工业、鲜活海产品等产业集群。
记者:邵美琦、司晓帅
编辑:吴一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