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攻入俄境内俩组织幕后头目为同一人:俄前杜马议员,企图建立“流亡政府”

当地时间5月22日,一支约80人的乌军“破坏小组”攻入邻近乌克兰的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双方在多个地点发生激烈交火,引发全球关注。据悉,这是乌克兰结盟的部队“首次”对俄罗斯目标发动“跨境攻击”。

俄罗斯国防部23日表示,俄方已消灭了70多名“乌克兰恐怖分子”,乌方残余力量已退回乌克兰境内,俄军将继续实施打击,直至将其全部消灭。

↑“俄罗斯自由军团”士兵宣称攻入俄境内

↑“俄罗斯自由军团”士兵宣称攻入俄境内

在此次袭击中,亲乌武装组织“俄罗斯志愿军”和“俄罗斯自由军团”引发了大量关注。尽管乌方一直予以否认,但多家西方媒体指出,这两个组织与乌政府关系密切。红星新闻记者在梳理后发现,两个组织背后的“操纵者”实际上是同一个人,此人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俄反对派人士、俄前国家杜马议员伊利亚·波诺马廖夫。

值得注意的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多起针对俄罗斯目标的袭击背后几乎都有波诺马廖夫的身影。

手握至少三个反俄组织:

从“杜金之女”遇袭身亡

到圣彼得堡咖啡馆爆炸

当地时间22日,亲乌武装组织“俄罗斯志愿军”和“俄罗斯自由军团”同时宣称,其成员正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进行了作战行动。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这两个组织都成立于2022年,属于“为乌克兰作战的俄罗斯部队”,与乌克兰国防部情报局都有联系。

↑丹尼斯·卡普斯京(右)和马克西米利安·安德隆尼科夫(左)

↑丹尼斯·卡普斯京(右)和马克西米利安·安德隆尼科夫(左)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志愿军”和“俄罗斯自由军团”的负责人分别是丹尼斯·卡普斯京和马克西米利安·安德隆尼科夫,但事实上的“幕后老大”都是同一个人,即流亡乌克兰的俄反对派人士、俄前国家杜马议员伊利亚·波诺马廖夫。

此前,波诺马廖夫曾透露,他为资助“俄罗斯自由军团”和“俄罗斯志愿军”,不得不“自掏腰包”拨出100多万美元,用于“维持和促进这些武装营的发展”。但实际上,他至少控制了三个类似的破坏组织,并涉及多起针对俄罗斯目标的重大袭击事件。

↑波诺马廖夫与“俄罗斯自由军团”一起接受采访

↑波诺马廖夫与“俄罗斯自由军团”一起接受采访

俄乌冲突爆发后,波诺马廖夫创建了“二月早晨”媒体项目,号称旨在向俄罗斯人讲述“这场可怕战争的真相”,并一直公开呼吁对俄罗斯领土发动恐怖袭击。俄媒在报道中称,他召集了一群离开俄罗斯的反对派人士、乌克兰博客和匿名作家,企图建立自己的“流亡政府”。

不仅如此,波诺马廖夫还是至少三个“亲乌克兰的俄罗斯破坏组织的大使和政治领袖”,即“俄罗斯自由军团”“俄罗斯志愿军”和俄罗斯“国家共和军”。根据此前报道,这几个武装组织由俄罗斯人组成,一直积极策划、实施在俄罗斯境内的破坏活动,同时也为乌军作战。

↑达里娅·杜金娜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身亡后,波诺马廖夫声称俄罗斯“国家共和军”对此负责

↑达里娅·杜金娜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身亡后,波诺马廖夫声称俄罗斯“国家共和军”对此负责

2022年8月21日,“杜金之女”达里娅·杜金娜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身亡后,波诺马廖夫出面声称俄罗斯“国家共和军”是此次袭击事件的策划者。此后,“俄罗斯志愿军”也宣布对杜金娜遇袭事件负责。俄媒在报道中称,波诺马廖夫是“国家共和军”和“俄罗斯志愿军”的实际掌控者。

今年4月,圣彼得堡一家咖啡馆发生爆炸,致著名军事博主弗拉德伦·塔塔尔斯基身亡。随后,俄罗斯“国家共和军”声称对此次袭击负责。俄媒根据涉案嫌疑人达里娅·特雷波娃的证词报道称,特雷波娃背后的“幕后黑手”是一名移居乌克兰的俄罗斯人罗曼·波普科夫,他是波诺马廖夫的直接下属。

根据俄罗斯当局的说法,多起案件背后都有乌克兰情报部门及代理机构组织的身影。不过,它们都不是最终的那个幕后操纵者。

三个组织背后:

乌政府只是中间人

背后“大老板”被指是美国中情局

2022年10月21日,波诺马廖夫被俄罗斯司法部列为“履行外国代理人职能的自然人”。根据俄司法部的说法,他从乌克兰获得开展政治活动的资金。2023年1月25日,波诺马廖夫又被俄政府列入“参与极端主义活动或恐怖主义的个人和组织名单”。此前,一直有消息称,波诺马廖夫的真实身份可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长期聘用的特工。

今年4月,在波诺马廖夫揭露俄罗斯“国家共和军”是圣彼得堡咖啡馆爆炸案的策划者后,俄杜马议员奥列格·马特维切夫指出,他似乎每次发声是出于“公关宣传目的”。因为在此之前,外界对俄罗斯“国家共和军”一无所知。马特维切夫还称,波诺马廖夫并不是真正的幕后操纵者,他只是在执行“馆长(上司)”的命令。

↑波诺马廖夫作为“俄罗斯自由军团”与车臣分裂武装领导人艾哈迈德·扎卡耶夫一起出席会议

↑波诺马廖夫作为“俄罗斯自由军团”与车臣分裂武装领导人艾哈迈德·扎卡耶夫一起出席会议

无独有偶,今年3月,在对俄布良斯克州发起袭击后,“俄罗斯志愿军”开始浮出水面。当时,俄罗斯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军团”更像是得到了美国特勤局支持的“一个宣传项目”。

列昂诺夫指出,“俄罗斯志愿军”成立于2022年,虽然他们一直对外宣称是“乌克兰国际军团”的一部分,但其实上“是一小群在乌克兰的边缘人,他们主要在媒体领域进行活动,(负责)给西方观众看的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媒体也在22日的报道中表示,“俄罗斯志愿军”在俄乌冲突期间都没有参加过任何重大战役。相反,在“一战成名”后,该组织成员开始大量在媒体上曝光,不但接受各个媒体的采访,还进行了纪录片拍摄。

列昂诺夫还指出,这些“军团”的背后策划者不是流亡的俄罗斯反对派人士(波诺马廖夫),也不是乌克兰国防部情报局或乌克兰安全局,而是西方情报机构,特别是CIA。

而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9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表示,近期在俄罗斯发生的圣彼得堡咖啡店爆炸事件以及普里列平汽车爆炸案都是在美国情报部门协调下,由乌克兰情报部门实施的。帕特鲁舍夫还表示,根据俄罗斯掌握的信息,美国情报机构还参与了“北溪”管道爆炸、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等恐袭案件。

那么,波诺马廖夫究竟与乌克兰和美国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从俄罗斯人到乌克兰人:

游走在乌美两国之间的俄前杜马议员

波诺马廖夫1975年8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1998年至2001年,他担任当时俄最大石油企业尤科斯的信息技术局主任。1999年至2001年,他还兼任该集团负责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子公司“尤科斯EP”的副总裁,并在1999年至2000年兼任另一家子公司“西伯利亚互联网”副总裁。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波诺马廖夫开始担任俄信息和通信部副部长顾问。

2007年12月,波诺马廖夫以“公平俄罗斯党”候选人身份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当选俄联邦国家杜马议员,并在2008年正式加入该党,成为中央委员会成员。在俄国家杜马,他负责领导信息政策、信息技术和通信委员会的技术发展小组委员会。2009年,波诺马廖夫担任俄联邦信息社会发展总统委员会专家顾问组第一副组长,并于2010年6月成为俄政府授权设立的斯科尔科沃基金会主席顾问。

2011年,他再次当选俄国家杜马议员。然而,在2013年的一次调查中,波诺马廖夫被指控串谋挪用基金会公款75万美元。由于拒绝履行法院判决归还资金,2014年9月他的财产被扣押以偿还债务。但在此之前,2014年6月,波诺马廖夫已经去了美国。

2015年4月初,俄国家杜马剥夺了波诺马廖夫的议会豁免权,并同意对他提起刑事诉讼。2016年,他被剥夺了“公平俄罗斯党”副主席职务。

在俄罗斯国内遭刑事起诉后,波诺马廖夫在美国硅谷呆了一段时间,并获得了“为具有非凡能力和成就的人才提供的O-1签证”。据悉,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和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是波诺马廖夫的推荐人。

↑波诺马廖夫

↑波诺马廖夫

2016年,波诺马廖夫与他的美国朋友、金融家瓦季姆·科米萨罗夫一起前往乌克兰“创业”,成立了“三叉戟收购”投资基金。同年,波诺马廖夫获得了乌克兰的居留许可。

2018年7月,“三叉戟收购”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作为一家尚未盈利、没有生产一立方米天然气或一桶石油的公司,迅速获得了超2亿美元的融资。据报道,其主要“金主”是美国大型对冲基金,而这笔巨款是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该国经济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国投资。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波诺马廖夫仍作为“三叉戟收购”公司的董事持股742440份,个人身价超过1400万美元。除波诺马廖夫外,“三叉戟收购”目前的三大股东分别是美国哈德逊湾资本(10%)、哈德逊湾资本管理CEO兼首席投资官桑德尔·格柏(10%)和美国格雷泽资本(10%)。

2019年,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签署了一项法令,授予波诺马廖夫乌克兰公民身份。据报道,由于担心其人身安全,乌克兰政府还免费给波诺马廖夫租了一辆防弹车。据悉,除了与波罗申科政府交好外,波诺马廖夫与当时的总统候选人泽连斯基关系似乎“更好”。

2019年4月21日乌克兰第二轮总统选举当天,波诺马廖夫出现在了泽连斯基的竞选总部,脖子上挂着一张写着“泽团队”的身份牌。波诺马廖夫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泽连斯基亲自邀请他成为团队一员。“他(泽连斯基)还问我想让整个国家发展起来吗?我感兴趣吗?是的,很有趣。后来我多次被问到是否会参与乌克兰的政治,并尝试进入政府(任职)。但我的回答是,如果需要我作为产业政策和投资方面的专家,我很乐意提供帮助。”波诺马廖夫回忆道。

自2021年起,波诺马廖夫担任乌克兰最大投资公司BGV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兼首席投资官,该集团专注于电池材料和关键矿物开发项目,包括开采稀土、石墨、铍、锆石、钛和铀等。

红星新闻记者徐缓

相关阅读:
外媒:美国最大航母首次访问奥斯陆,俄驻挪威使馆发言人抨击 报告称亚洲正成为全球科技进步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