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正在北京访问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唐·法瑞尔一行和负责接待的澳驻华使馆官员有点手忙脚乱——部长的日程不得不临时调整,与中国媒体约好的采访往后推迟了2个小时。虽然重新安排颇费周章,但澳大利亚人没有抱怨,只有兴奋,因为临时增加的行程是一个来自中方的惊喜:中国商务部派一位高级官员陪同法瑞尔部长一行参观了故宫。
在动身前往北京之前,法瑞尔向澳媒记者透露,他打算当面向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发出邀请,邀请后者访澳,并到自家位于南澳州克莱尔山谷的葡萄园做客。
中国人的交往之道讲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对方释放善意,我方必然回馈善意。但若是对方狺狺,我方也必定不会任由其狂吠。过去五六年间,澳方狺狺之举不少,善意缺乏,导致中澳关系急剧降温。很多人为此感到费解,明明中澳两国经济互补性这么强,贸易、人文交流也都十分热络,澳方随美起舞图什么?
说到底,澳大利亚图的是安全感。
孤悬在茫茫大洋之中,澳大利亚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不易受到攻击而感到安全。相反,其不安全感深入骨髓。偌大个国家,面积在世界上能排第六,人口到现在也只有2500万,海岸线长得令人绝望。面对北边人口众多的亚太国家,以白人为主的澳大利亚人认为自己能依靠的是同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英美国家。最初,澳大利亚紧紧依靠日不落帝国,把英国当母国,为大英帝国不惜肝脑涂地。
在很多澳大利亚人看来,大英帝国的血色残阳是在1942年彻底落山的。那一年,驻东南亚的数万英军在新加坡向数量远少于自己的日军投降,同时投降的还有数万与英国人并肩战斗的澳大利亚人。投降后的军人经历了死亡行军,在日军刺刀下修建桂河大桥,死者甚众。
随着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澳大利亚迅速调整身位,从此抱紧了老大哥美国。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澳大利亚几乎参加了美国发动的所有战争,包括英国都没有出兵的越战,以及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战争。澳领导人曾骄傲地自诩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的“deputy sheriff(副警长)”。
打开世界地图,澳大利亚的位置清清楚楚,离澳大利亚最近的人口稠密地区是亚洲。不管愿意与否,澳大利亚都必须承认,自己是一个地处东方的西方国家——对于这样的矛盾,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澳大利亚政治家是有过反思和考虑的,他们做出的拥抱亚洲的战略决定至今为人所称道。
1971年,在野的工党领袖惠特拉姆在对基辛格秘密访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了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决定,不顾国内对立党派以及美国的反对,率工党代表团访华。
一个小插曲:惠特拉姆一行结束访华回国途经日本时,听到尼克松突然公开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不禁感慨美国人说一套做一套,幸亏没听美国人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同属工党的两任总理霍克、基廷在亚太各经济体之间斡旋,富有想象力地推动建立起“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一覆盖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机制,有效运作至今。
至此,融入亚洲已在澳大利亚形成共识,许多澳大利亚中小学开设了亚洲语言课程。这些学生里一些中文学得好的,靠这个本领挖到了第一桶金。
1973年,时任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吉姆·凯恩斯访华,成为首位访华的澳贸易部长,那次两国达成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的协议。
1986年,时任总理霍克率庞大代表团访华,促成了中国对澳大利亚恰那铁矿的投资,这是中澳首个矿业合作项目,开启了中澳能源投资合作的新篇章。
2015年,中澳签订自贸协定,同意逐步降低关税,便利双边贸易。
2022年,中澳贸易额达2870亿澳元,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法瑞尔说,澳大利亚不希望与中国脱钩,相反,澳大利亚还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近年来,澳大利亚一方面希望跟中国做生意,另一方面为加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辩解,坚持说发展核潜艇是为了更好自卫……(想想那漫长到令人绝望的海岸线,造几艘潜艇才够呢?)
一边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一边是与生俱来的安全感缺乏。相信经过中澳关系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不少澳大利亚人已经明白,不能既要,也要,还要……
正如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所言,中澳关系正面临重要窗口期。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保持高层交往,拓展互利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增信释疑,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澳关系重回正轨。
中国当然乐于看到更多澳大利亚年轻人像法瑞尔的女儿一样满腔热情学中文,积极拥抱中国文化。我们同时要让澳大利亚人看到,中国的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会提供更多机会,会有更多人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挖到更多桶金,获得发展,实现梦想。
所以,未来的某个时间,如果看到王文涛部长出现在南澳州克莱尔山谷的某个葡萄园,你也无需讶异。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