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衍生综艺,中韩都在“吃老本”?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金惠真韩林]近年来,基于老节目制作推出的韩国综艺IP衍生品层出不穷。“衍生综艺全盛时代”,韩联社近日以此为题介绍了近年来韩国各大电视台不断深挖旗下老牌综艺节目IP、推出衍生节目的现象。其中,典型的案例是韩国Channel A电视台的《都市渔夫》和tvN电视台的《尹食堂》。

衍生综艺,中韩都在“吃老本”?

报道称,2017年开始播出的《都市渔夫》已播出4季,该节目以海钓为主题,参加节目的嘉宾大都为韩国演艺界知名的钓鱼爱好者,播出以来深受韩国钓鱼爱好者以及普通观众的喜欢,成为该电视台的招牌综艺。今年3月23日开始,该电视台推出《都市渔夫》的衍生综艺《都市鱼生店》,新节目以《都市渔夫》的嘉宾们一起经营生鱼片店为主题,吸引不少《都市渔夫》老观众慕名前去围观和消费,使得新老节目形成协同效应。《尹食堂》也如此,该节目在原有嘉宾和内容结构的基础上,相继推出《瑞镇食堂》等衍生节目。此外,选秀类综艺也同样深耕老IP,比如,韩国民歌类选秀节目《Mr.Trot》在2020年火爆之后,制作方接连推出由该节目获奖人气选手出演的多档衍生综艺。

无独有偶,中国国内综艺也在从原有综艺的相近主题、人气嘉宾中继续挖掘看点,满足那些“没看过瘾”的粉丝观众们。国内衍生综艺最早是从《中国好声音》等热门综艺的花絮中演变而来,有制作方把没能剪入原生综艺的素材按照不同主题和视角,做成新节目。例如,《偶像练习生》衍生出《偶像有新番》,《这就是街舞》衍生出《街舞营业中》,《明日之子乐团季》衍生出《明日高校宿舍日记》等,这些节目是顺应粉丝需求的额外补充。此外,还有一种衍生综艺是在嘉宾身上挖掘新亮点,像《披荆斩棘的哥哥》衍生出两档节目《哥哥的少年时代》和《大湾仔的夜》。

有韩国观众认为,衍生综艺“能填补节目结束带来的遗憾与空虚感”,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这些综艺“吃老本”,认为“老套路,浪费嘉宾形象”“换汤不换药”。

韩国大众文化评论家黄珍美(音)表示,节目平台的扩大与多样化,导致各大电视台对各类节目资源的需求增多。在此背景下,深挖老牌综艺节目IP成为趋势。站在电视台角度看,与其推出前途未卜的新综艺,还不如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综艺资源,能稳健投资、稳健回报。

不过,仅靠原生综艺中未用的花絮和采访作为素材,会偏于平淡和琐碎;而一旦有更出色的综艺上线,很容易被夺去关注度。此外,有的衍生综艺只是换了一批嘉宾,来完成和原生综艺相似的游戏任务,大部分衍生综艺只是“凑上”一季便无疾而终……说到底,还是“老本”不够吃,真正的原创综艺节目还是要从零开始找到创新点,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IP。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武契奇在黑板上写下数据:看看中国! 专访: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与世界分享——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哈尼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