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巴特4月4日电通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摩产科医生的使命接力
新华社记者许苏培王昊
早春三月,享有“北非花园”之称的摩洛哥多数地方每天都会下雨。时疏时密的春雨犹如一曲明快的晨乐,给赖哈姆纳省首府本杰里尔的清晨增添了一丝愉悦。
产科大夫伊曼,头发沾着雨珠,匆匆赶到本杰里尔一家医疗中心。来不及放下背包,伊曼便给了中国医疗队的同事张茜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让你受累了!”伊曼说。
最近伊曼一直在生病,张茜主动顶替了伊曼的班次。稍有好转,伊曼就赶紧回到工作岗位。她换上白大褂,告诉记者:“选择成为产科医生,这是我的使命。”
1981年,一名摩洛哥孕妇在外出途中突然破水临产。紧急情况下,她赶到最近的塔扎医院,那里有一支中国医疗队驻扎。值班的中国医生诊断是巨大儿和面先露导致的胎儿窘迫,需要立刻进行剖宫产。
那个平安降生的婴儿,正是伊曼。
“那时,我的心跳非常微弱,母亲的情况也很糟糕。是经验丰富的中国医生为我母亲做了剖宫产手术,挽救了母亲和我的生命,”伊曼说,“如果塔扎医院没有中国医生,如果没有他们丰富的急症处理经验,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也不会成为医生。”
谈起这段出生经历和如今的职业生涯,伊曼对中国医疗队的感恩溢于言表。如今的她,已经接生了5000多名摩洛哥婴儿。
据援摩洛哥医疗队总队长范晓盛介绍,中国自1975年开始向摩洛哥派出医疗队,共派出医疗队员1944人次。医疗队员成为所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技术力量,中国援摩医疗队的产科医生口碑很好,不少偏远地区的待产妈妈们特地找中国医生接生。
在摩洛哥中部城市塞塔特哈桑二世医院的手术室里,第194批中国援摩医疗队队员、产科医生周珑正在操作一台胎儿卡在骨盆里的分娩手术。胎儿顺利娩出后立即被送往新生儿急诊室,呛在肺部的羊水也被吸出。宝宝的哭声由弱转强,脱离了生命危险,大家都松了口气。
“我在摩洛哥做过很多比这更危险的剖宫产手术。”周珑回忆说,有一个脐带脱垂的孕妇病例,每次想起都心惊肉跳。当时周珑正在为产妇进行紧急剖宫产,“然后发生了噩梦般的事情——停电了!”周珑不得不借助手机照明为产妇进行缝合,同事也为新生儿紧急实施心脏按压,最终确保了产妇和婴儿的平安。
“中国医疗队都扎根在艰苦地区,对于非洲国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医疗队助力非洲民生项目体现出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彰显大国担当。
与中国医疗队合作30年的哈桑二世医院院长穆斯塔法说:“能够见证中摩两国的医疗合作日益繁荣,我感到十分荣幸。衷心祝愿两国医疗领域交流合作能够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