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乌冲突下俄罗斯外交的困境与“亮点”

俄乌冲突下俄罗斯外交的困境与“亮点”

2022年升级的俄乌冲突使俄罗斯的国际环境大面积恶化,其外交回旋空间大幅度压缩。在与西方关系跌至冰点并有可能长期冰冻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将外交重点转向“东方”和“南方”。大变局下,中俄关系未受到实质性影响,维系了稳定发展的势头,成为2022年俄罗斯外交少有的“亮点”。

一、俄罗斯国际环境大面积恶化

在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遭到国际社会的大面积政治孤立和严厉经济制裁。

2022年3月2日,联合国大会第11次紧急特别会议以141票赞成、35票弃权、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由联合国96个会员国共同提出的决议,“重申了联合国对乌克兰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承诺,强烈谴责俄罗斯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乌克兰施加侵略,要求其立即停止对乌克兰的入侵、无条件地从乌克兰撤出所有军队并立即无条件地撤销2月21日关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地位的决定”[①];10月12日,联合国大会又以143票支持、5票反对、35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一些州组织的非法的所谓公投,宣布俄罗斯采取的非法行动不具任何国际法效力,要求俄罗斯立即、无条件地撤销其侵犯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决定”[②];11月14日,联合国大会召开乌克兰问题紧急会议,以94票赞成、14票反对、73票弃权通过一项有关补救和赔偿问题的决议,要求“追究俄罗斯在战争中违反国际法的责任”,包括向乌克兰支付赔款等。[③]

此外,海牙国际法院做出裁决,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军事行动。俄被开除出泛欧多边合作机构——欧洲委员会、被暂停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会员资格,一系列西方国家大规模驱逐俄外交官,多个国家提出将俄驱逐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国际机构。

战争爆发后,美欧甚至瑞士这样的中立国家都对俄罗斯实施了包括冻结资产、限制融资、出口管制、取消最惠国待遇、将俄罗斯一系列重要银行剔除出SWIFT系统等前所未有的严厉制裁,1000多家跨国公司宣布从俄罗斯撤资或者中止对俄提供服务。甚至在能源如此重要、俄罗斯曾自认为稳如磐石的领域,其地位都遭受到了巨大冲击。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对俄实施能源禁运,完全停止从俄进口油气和煤炭。欧盟也做出了2022年压缩2/3自俄天然气进口、90%自俄海上石油进口并到2027年基本上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重要决定。

俄本想借军事行动阻止北约进一步扩大、颠覆冷战后美国和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格局,但结果是事与愿违,其西线安全环境不仅没有得以改善反而在迅速恶化。曾经在2022年1月中旬启动的美国、北约和欧安组织向俄提供“安全保障”的相关谈判已经无果而终。欧盟、北约对俄罗斯的恐惧、防范和敌意迅速上升,芬兰、瑞典也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申请,一道隔离俄罗斯的“铁幕”正在欧洲重新降下。

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俄罗斯大概率会陷入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萎缩。

二、俄罗斯外交空间极大压缩

战火纷飞之际,外交必然退居次席。对乌军事行动极大压缩了俄罗斯的外交空间。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22年俄在联合国基本上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开脱或者指责其他国家对俄的制裁。而俄的行为更让不少国家对于其近年来“滥用否决权”导致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全球与地区安全中效率下降提出强烈质疑,乌克兰等国甚至提出取消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要求。

2022年11月,G20峰会和APEC峰会相继在印尼和泰国召开,俄罗斯高层领导人缺席会议,只派外长和副总理参加。两场峰会发表的宣言都“重申了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等其他场合表达的立场,最强烈地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并要求俄罗斯完全和无条件地撤出乌克兰领土。大多数成员强烈谴责乌克兰战争,并强调它正在造成巨大的人类苦难并加剧全球经济中现有的脆弱性——限制增长、加剧通胀、扰乱供应链、加剧能源和粮食不安全,并加剧金融稳定风险。”[④][⑤]

俄乌冲突显示出俄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国际战略观、国家安全观以及道德价值观,俄与西方关系自战事爆发以来全面倒退:政治上,双方不仅相互指责诋毁,而且大规模相互驱逐外交官,曾经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基本上已经形同废纸,合作机制遭到全面破坏;经济上,西方对俄实施多轮严厉制裁,甚至不惜代价地切断与俄的能源联系;安全上,双方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安全困境”,相互的担忧、恐惧和敌视将使它们之间的安全关系长期处于冰冻状态。这种状况,让俄战略界人士哀叹俄“抛弃了自彼得大帝开始并持续了300年把俄罗斯定位为欧洲大国、欧洲大陆力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泛欧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外交传统”。[⑥]

国际环境的大幅度恶化迫使“莫斯科必须证明自己未被孤立”。因此,俄罗斯竭力通过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多边机构以及双边渠道维系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普京总统2022年6月访问塔吉克斯坦并赴土库曼斯坦参加第六届里海峰会;9月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10月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工作访问并参加“亚信会议”第六次峰会;11月赴亚美尼亚参加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峰会。

但在俄对乌动武之际,欧亚国家担心同样的悲剧未来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因而表现出了异常复杂的心态,采取不同方式对俄形成对冲:它们虽在联合国大会对俄谴责的相关表决中基本弃权或者缺席,但并未承认乌克兰四州的“入俄公投”。它们虽未参与西方对俄制裁,但同时也表示“不允许其领土被用来规避制裁”。绝大多数欧亚国家更加积极地推行多元平衡外交,避免对俄形成过度依赖。哈萨克斯坦等国着力推进国内政治改革,试图逐渐摆脱后苏联空间普遍存在的威权主义体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像乌克兰一样积极要求加入欧盟。亚美尼亚对俄未能在“纳卡冲突”中向其提供保护心怀不满,近来强化了与美欧的互动。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则在俄罗斯-中亚论坛上对普京前所未有地表示“我们希望受到尊重”。

在遭受国际孤立的情况下,俄罗斯试图借宣传“全球南北分化”趋势让世界重新阵营化,并借此弱化自己的“孤独感”和受到的战略压力。2022年6月24日,普京在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上强烈指责西方国家是全球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呼吁金砖国家在面对西方的“自私行为”时抱团应对,强调需要扩大金砖国家与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加勒比共同体、阿拉伯国家联盟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区域组织的合作;[⑦]12月9日,普京在上合组织和独联体国家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上指责“西方不择手段地维护其政治、经济、金融、军事和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故意挑起事端,激化国际局势”,强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正在形成新的发展中心,它们越来越积极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主权和走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⑧]在中东,俄罗斯去年7月与伊朗签署向其石油业投资400亿美元的备忘录,俄则从伊朗得到了1750架军用无人机。但在俄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巨额投资能否兑现不得而知。俄土两国互动频繁,俄因对欧能源出口遇阻而提出在土耳其建立能源转运中心的倡议。土耳其则看到大势对俄不利的趋势,加紧在叙利亚、南高加索和中亚拓展自身影响。俄罗斯与印度是传统战略关系,但新形势下,印度对俄态度也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在大规模购买俄罗斯打折石油的同时,印度从俄的军备采购大幅减少。印度总理莫迪在去年9月上合峰会时对普京坦言“现在已非战争时代”,俄印首脑年度会晤也被新德里以“疫情”为由取消。而与此同时,印度正在迅速强化与美国的战略安全合作。

可以看到,尽管俄罗斯在努力改善因对乌军事行动而大面积恶化的国际环境,但综合实力不足、国际形象恶化等因素让俄处于力所不逮、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

三、中俄关系运行平稳

2022年,中俄关系基本未受国际风云变幻影响,保持了平稳运行势头。

政治领域,两国元首会晤、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战略安全、执法安全等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克服疫情困难,仍然得以以线下或线上方式进行。2022年2月4日,普京访华并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了《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反垄断执法和竞争政策领域的合作协定》《外交部2022年磋商计划》《中俄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等十多项重要声明和协定。

经济领域,2022年前10个月,中俄贸易总额达到1539.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超过2021年的1468.7亿美元。俄方预计,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可能达到1650亿至17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黑河公路大桥和同江铁路大桥分别于2022年6月和11月通车运行。在搁浅多年之后,中俄两国开启了两条陆上新通道。

在能源领域,2022年前9个月中国自俄进口煤炭4700万吨,同比增长11%。前10个月,俄对华石油出口7200万吨,同比增长9.5%。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运行平稳,自2019年12月2日正式投产通气至2022年10月底,俄方累计向中国供气突破270亿立方米。2022年12月21日,俄罗斯科维克塔凝析气田与“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线科维克塔-恰扬达段投产运行,标志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另外,中俄正在加快推进中俄远东管道项目,并就中蒙俄管道合作开展交流。

在核能领域,双方在核电、快堆、核燃料、核科技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进田湾、徐大堡等重大核能合作项目建设。

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同或相近,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2022年,双方继续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亚信会议、中俄印、中俄蒙等共同参与的多边机制框架内进行有效协调。

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始终坚称秉持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一是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立场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二是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冷战思维应当彻底摒弃。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予尊重。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三是一直关注乌克兰问题的演变,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必要克制,避免乌克兰当地事态继续恶化甚至走向失控。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得到有效保障,尤其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四是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欢迎俄乌双方尽快举行直接对话谈判。乌克兰问题的演变有着复杂历史经纬。乌克兰应当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应沦为大国对抗的前沿。中方也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秉持安全不可分割理念,最终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五是认为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要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国普遍安全为重。安理会采取的行动应当给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应当有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级。[⑨]

在联合国大会2022年3月2日、10月12日和11月14日有关俄乌冲突的表决中,中国分别投了弃权、弃权和否决票。中国反对动辄发动经济制裁,未参加对俄实施的制裁行动。同时,中国企业和银行等相关主体也未违反美欧的对俄制裁禁令,避免了遭受次级制裁。在俄乌冲突深度演变的情况下,2022年初有关中俄关系“无止境、无禁区、无上限”的表述也淡出了官方的话语表述。

责任编辑:薄晓舟

哈里王子自传《备胎》出版,成有史以来最畅销的非虚构类书籍 印尼在发生7.6级地震后 一座新岛屿出现在塔宁巴尔群岛海岸旁的海域